涕泗
词语解释:1.流的眼泪和鼻涕。
2.眼泪和鼻涕都流出来,指哭泣。引证解释:
⒈ 眼泪和鼻涕。参见“涕泗滂沱”。
引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六二:“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南史·萧钧传》:“﹝萧钧﹞年七岁,出继衡阳元王,见高帝,未拜,便涕泗横流。”
明孙梅锡《琴心记·赍金买赋》:“徘徊倚袖,涕泗沾衣,梦到君傍,可怪鸡鸣惊唤予。”
清罗有高《邓先生墓表》:“﹝先生﹞年十七,得宋五子书读之,涕泗被面下曰:‘嗟夫!吾乃今日知为人之道也。’”
⒉ 涕泪俱下,哭泣。
引汉扬雄《元后诔》:“新室文母太后崩,天下哀痛,号哭涕泗。”
宋苏轼《白帝庙》诗:“迟回问风俗,涕泗閔兴衰。”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向士肃出外拜客……遇箇妇人,鬢髮蓬鬆,涕泗而来。”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事叔至孝》:“﹝施愚山﹞辛亥客都门,每忆叔,輒涕泗。”
国语词典:眼泪和鼻涕。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二:「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唐.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也作「涕洟」。
网络解释:涕泗《涕泗》是指眼泪和鼻涕。出自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二。涕泗交下
词语解释: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国语词典:
形容哭得很伤心。唐.孙棨《孙内翰北里志.天水僊哥》:「全贪其重贿,径入曲追天水入兜舆中,相与至宴所,至则蓬头垢面,涕泗交下。」也作「涕泗交流」。
成语解释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
唐 孙棨《北里志 天水仙哥》:“全贪其重赂,径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舆中,相与至宴所,至则蓬头垢面,涕泗交下。”
宣宗郊天前一日,谒太庙。至宪宗室,捧斝而入,涕泗交下。左右观者,莫能仰视。宋 王谠《唐语林 德行》
涕泗交流、涕泗纵横、涕泪交流
涕泗交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涕泗交下涕泗交下是一个成语,读音是tì sì jiāo xià,是指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涕泗横流
词语解释:
涕泗横流tìsì-héngliú
(1)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亦作“涕泗纵横”
英tears and mucus flowing down rapidly国语词典:形容哭得很伤心。《周书.卷三三.杨荐传》:「荐知其意,乃正色责之,辞气慷慨,涕泗横流。」《三国演义.第五回》:「众因其辞气慷慨,皆涕泗横流。歃血已罢,下坛。」也作「涕泗纵横」。
成语解释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亦作“涕泗纵横”。
《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抚剑悲歌,临书浩叹,每感岁时之易失,不知涕泗之横流。宋·陆游《上王宣抚启》
涕泗纵横、涕泗滂沱、痛哭流涕
涕泗横流作谓语、定语;指极度悲伤。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涕泗横流涕泗横流,读音tì sì héng liú,汉语成语,指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出自《世说新语·言语》。涕泗滂沱
词语解释:
涕泗滂沱tìsì-pángtuó
(1) 滂沱:雨下得很大的样子。流眼泪鼻涕像下大雨一样。形容哭得很伤心
英let loose a banquet of brine引证解释:⒈ 谓涕泪如雨。形容涕泪流得极多。
引《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毛传:“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夫子知命之将终,乃抱麟解紱,涕泗滂沱。”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汪越》:“越痛哭受教。一姊一弟,年相亚,夙敦友爱,亦各涕泗滂沱,恨不与俱。”
亦作“涕泗滂沲”。 《南齐书·孔稚珪传》:“於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篤,吉日於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梁书·武帝纪下》:“又立七庙堂,月中再过,设净饌。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
国语词典:滂沱,雨势盛大。涕泗滂沱指鼻涕眼泪流得像下大雨一样。语出《诗经.陈风.泽陂》:「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形容哭得很伤心。《南史.卷七.梁武帝本纪下》:「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涕泗滂沱,哀动左右。」
词语翻译英语a flood of tears and mucus, broken-hearted and weeping bitterly成语解释形容哭得很厉害;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泗:鼻涕;滂沱:雨下得很大的样子。
《诗经 陈风 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月中再设净馔,每至展拜,涕泗滂沱,哀动左右。(《南史 梁本纪中》)
痛哭流涕、涕泗横流
眉开眼笑、笑容可掬
涕泗滂沱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涕泗滂沱涕泗滂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tì sì pāng tuó,解释为眼泪鼻涕像下雨一样。出自《诗经·陈风·泽陂》。涕泗滂沲
词语解释:谓[.好工具]涕泪如雨。形容涕泪流得极多。同“涕泗滂沱”。引证解释:
⒈ 见“涕泗滂沱”。
成语解释见“涕泗滂沱”。
《南齐书·孔稚珪传》:“孔稚珪,字德璋,会稽山阴人也。祖道隆,位侍中。父灵产,泰始中罢晋安太守。有隐遁之怀,于禹井山立馆,事道精笃,吉日于静屋四向朝拜,涕泗滂沲。”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梁书·武帝纪下》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每至展拜,恒~,哀动左右。 ★《梁书·武帝纪下》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涕泗滂沲涕泗滂沲是一个成语,拼音是tì sì pāng tuó,解释为涕泪如雨。出自《南齐书·孔稚珪传》。泗上
词语解释: 1.泛指泗水北岸的地域。 2.春秋时孔子在泗上讲学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学术之乡。引证解释:
⒈ 泛指泗水北岸的地域。参见“汶上”。
引《左传·襄公十九年》:“执邾悼公以其伐我故,遂次于泗上。”
《战国策·楚策一》:“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擧,擧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有已。”
⒉ 春秋时孔子在泗上讲学授徒,后常以“泗上”指学术之乡。
引《晋书·桓彝传论》:“首阳高节,求仁而得仁; 泗上微言,朝闻而夕死。”
《南齐书·刘善明传》:“令泗上归业, 稷下还风,君欲谁让邪?”
郁达夫《正月六日作》诗:“泗上文章初识命, 淮阴风骨亦求怜。”
网络解释:泗上泗上,泛指 泗水 北岸的地域,出自《左传·襄公十九年》涕泗交流
词语解释: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国语词典:
形容哭得很伤心。《周书.卷四八.萧詧传》:「并叙二国艰虞,唇齿掎角之事。词理辩畅,因涕泗交流。」《旧五代史.卷二○.梁书.寇彦卿传》:「每因对客言及先朝旧事,即涕泗交流。」也作「涕泗交下」。
成语解释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
北齐 魏收《魏书 元顺传》:“顺即哽塞,涕泗交流,久而不能言,遂令换之。”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二十五:“夏,四月,甲申,郭子仪辞还邠州,复为上言边事,至涕泗交流。”
说话未毕,早见小姐从屏后转出,见了尚书,涕泗交流。清 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十五回
涕泪交下、涕泗交下、涕泗纵横
涕泗交流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涕泗交流涕泗交流,汉语成语。拼音:tì sì jiāo liú释义:眼泪和鼻涕一起流下,形容悲伤痛哭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