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髓
词语解释:1.脑里的骨髓。
2.指[.好工具]脑浆。引证解释:
⒈ 指脑浆。在头盖腔内,外有脑膜包之。是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
引汉刘向《说苑·辨物》:“俞柎之为毉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
《政和证类本草·米穀部上品》:“﹝青蘘﹞益气,补脑髓。”
明徐复祚《投梭记·赛魔》:“你是敲人脑髓的活奴怪。我就死在重泉,也饶不过你这般业债。”
⒉ 犹脑筋。借指智力。
引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国语词典:大脑、中脑、小脑、延脑的总称。
网络解释:脑髓①脑里的骨髓。《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②指脑浆。《医林改错》:“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麟肝凤髓
词语解释:麒麟的肝,凤凰(好工具.)的骨髓。比喻极为珍贵稀有的食物。引证解释:
⒈ 麟之肝,凤之髓。极言美味佳肴。
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麟肝凤髓,不登於俎者,其唯蒋君乎!”
清何镛《乘龙佳话·宾筵》:“真个鹿脯豹胎,麟肝凤髓,无一不陈。”
国语词典:麒麟肝和凤凰髓。比喻极为珍罕的食物。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论曰:『无义而生……麟肝凤髓,不登于俎者,其唯蒋君乎?』」也作「凤髓龙肝」、「龙肝凤髓」。
成语解释麟之肝,凤之髓。极言美味佳肴。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载应不捷声价益振》:“麟肝凤髓,不登于俎者,其唯蒋君乎!”
清·何镛《乘龙佳话·宾筵》:“真个鹿脯豹胎,麟肝凤髓,无一不陈。”
龙肝凤髓
麟肝凤髓作主语、宾语;指珍贵的东西。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麟肝凤髓麟肝凤髓,拼音 lín gān fèng suǐ,汉语成语,指美味佳肴。龙肝凤髓
词语解释:
喻指珍奇的佳肴。
引证解释:⒈ 喻指珍奇的佳肴。
引宋苏轼《江瑶柱传》:“方其为席上之珍,风味蔼然。虽龙肝凤髓,有不及者。”
《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玄德曰:‘ 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龙肝凤髓寻不见,粗茶淡饭也觉甜。”
国语词典:比喻难得珍美的肴馔。《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也作「凤髓龙肝」、「麟肝凤髓」。
成语解释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六章:“要换了当年,便是山珍海味、龙肝凤髓,我冒襄又何尝眨过眼睛!”
龙肝豹胎、龙心凤肝
龙肝凤髓作主语、宾语;指珍贵的东西。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龙肝凤髓龙肝凤髓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出自《江瑶柱传》。痛入骨髓
词语解释:
痛入骨髓tòngrùgǔsuǐ
(1) 指悲痛之极、痛心之深或怨恨之切
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战国策·燕策三》英the pain penetrates even into the marrow引证解释:⒈ 形容痛恨到极点。
引《史记·淮阴侯列传》:“至新安,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餘万,唯独邯、欣、翳得脱, 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后汉书·窦融传》:“从天水来者写将军所让隗嚣书,痛入骨髓。”
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我如今要私下三关看母亲去,争奈不敢擅离信地,此恨痛入骨髓,不可不报。”
亦省作“痛骨”。 《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迹坠昭宪,身限幽圄;履影弔心,酸鼻痛骨。”
李善注:“太子丹谓麴武曰:‘今秦王反戾天常,每念之,痛入骨髓。’”
《新唐书·姦臣传下·卢杞》:“於是諫臣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众对,极言杞罪四海共弃,今復用之,忠臣寒膺,良士痛骨,必且阶祸。”
国语词典:极端的痛楚。《史记.卷九二.淮阴候传》:「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花月痕.第一八回》:「秋痕一人,终久无个结局,所以痛入骨髓。」也作「痛澈骨髓」、「痛楚彻骨」。
成语解释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宋襄公志欲求伯,被楚人捉弄一场,反受大辱,怨恨之情,痛入骨髓,但恨力不能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
痛心入骨、痛彻骨髓
痛入骨髓作谓语、宾语;指十分悲痛。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痛入骨髓痛入骨髓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tòng rù gǔ suǐ,意思是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凤髓龙肝
词语解释:比喻珍[.好工具]奇美味。引证解释:
⒈ 比喻珍奇美味。
引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才。”
《西游记》第七五回:“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吃老君丹、 玉皇酒, 王母桃,及凤髓龙肝,--那样东西我不曾吃过?”
国语词典:比喻极为珍稀的食物。明.朱权《荆钗记.第三出》:「奇珍摆列,浑如洞府仙寰,美食嘉殽,堪并凤髓龙肝。」也作「麟肝凤髓」、「龙肝凤髓」。
成语解释比喻珍奇美味。
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吃老君丹、玉皇酒,王母桃,及凤髓龙肝——那样东西我不曾吃过?《西游记》第七五回
龙肝凤髓
凤髓龙肝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凤髓龙肝比喻珍奇美味。骨髓
词语解释:
骨髓gǔsuǐ
(1) 一种软而富含各种血细胞的结缔组织,占据大多数骨的骨髓腔和网眼部分
英marrow(2) 比喻人民的血汗和劳动果实
例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清·黄宗羲《原君》英wealth引证解释:⒈ 骨腔内的膏状物质。
引《素问·生气通天论》:“筋脉和同,骨髓坚固。”
《韩非子·喻老》:“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杨朔《大旗》:“捐税越发加重,压得他直不起腰,骨髓差不多都被压榨出来。”
⒉ 指内心深处。
引《史记·秦本纪》:“文公夫人, 秦女也,为秦三囚将请曰:‘ 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唐张鷟《游仙窟》:“所恨别易会难,去留乖隔,王事有限,不敢稽停;每一寻思,痛深骨髓。”
鲁迅《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现在的文人虽然改著了洋服,而骨髓里却还埋着老祖宗。”
⒊ 比喻诗、文等的核心;精华。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序志》:“虽復轻采毛髮,深极骨髓。”
宋俞文豹《吹剑录》:“诸贤长章大篇,累百十首,惟刘改之一首,道出其骨髓。”
《朱子语类》卷一百:“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其花草便是诗。”
清周亮工《书影》卷二:“辰翁之评杜也,不识杜之大家数,所谓铺陈终始,排比声韵者;而点缀其尖新儁冷,单词隻字以为得杜骨髓:此所谓一知半解也。”
张天翼《清明时节》七:“钱南园的书法了不起,只是很难学:要像谢老师这么临得了他的骨髓的怕没有第二个。”
国语词典:骨腔中柔软的物质。可分红骨髓与黄骨髓两种,前者为造血器官。
词语翻译英语bone marrow(medulla ossea)德语Knochenmark (S)法语moelle osseuse网络解释:骨髓 (人体内的造血组织)骨髓(bone marrow)存在于骨松质腔隙和长骨骨髓腔内,由多种类型的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根据其结构不同分为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为柔软富有血液的组织。伐毛洗髓
词语解释:伐:削掉。毛:指头发。削去旧的毛发,洗净骨髓。比喻涤除污秽陈腐,使其焕然一新。引证解释:
⒈ 古时神话传说,谓仙人涤除尘垢,脱胎换骨。
引《太平广记》卷六引《洞冥记》:“俄而有黄眉翁,指母以语朔曰:‘……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清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⒉ 比喻剔除芜杂无用之物。
引清周亮工《<托素斋文集>序》:“相与讲贯切摩,既已伐毛洗髓於其中,莫之窥测。”
清章学诚《文忠通义·墓铭辨例》:“如欲清真结撰,摩写传真,自当简削其辞,拟於伐毛洗髓,隐括要节。”
国语词典:比喻涤除垢秽,脱胎换骨。
成语解释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清 黄景仁《浴汤泉》诗:“伐毛洗髓欠福命,尘土肠胃聊湔除。”
如要去掉他这劣根性,竟非大大的伐毛洗髓,拿他重新做个人不成。(《晚清文学丛钞 中国现在记》第三回)
伐毛换髓、脱胎换骨、荡垢涤污
伐毛洗髓联合式;作谓语;指脱胎换骨。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伐毛洗髓伐毛洗髓,指刮去毛发,洗清骨髓。常以此言作贺语,赞其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凤髓
词语解释:凤凰的骨髓。借为烛油的美称。
比喻珍奇美味。
茶名。引证解释:
⒈ 凤凰的骨髓。借为烛油的美称。
引唐李咸用《富贵曲》:“活花起舞夜春来,蜡焰煌煌天日在。雪暖瑶杯凤髓融,红拖象筯猩唇细。”
五代和凝《宫词》之十四:“兰烛时将凤髓添,寒星遥映夜光帘。”
⒉ 比喻珍奇美味。
引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龙肝凤髓,豹胎麟脯,世不可得,徒寓言耳。”
⒊ 茶名。
引元杨允孚《滦京杂咏》之四七:“嘉鱼贡自黑龙江,西域蒲萄酒更良,南土至奇夸凤髓,北陲异品是黄羊。”
自注:“凤髓,茶名。”
网络解释:凤髓凤髓,读音是fèng suǐ,是一个汉语词语,解释为凤凰的骨髓,借为烛油的美称;比喻珍奇美味;茶名。膏髓
词语解释: 1.脂膏与骨髓。 2.指民脂民膏。 3.比喻事物的精华。引证解释:
⒈ 脂膏与骨髓。
引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千餘里之地,邨市躪为邱墟,膏髓涂於原野。”
⒉ 指民脂民膏。
引明袁宏道《猛虎行》:“三河及两浙,在在竭膏髓。”
《明史·靳学颜传》:“我朝分封列爵,不农不仕,吸民膏髓。”
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陈忠愍公》:“优待士卒,犒之厚而自奉甚俭……时有‘官兵都吸民膏髓, 陈公但饮吴淞水’之謡。”
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二:“而一般之消费者,莫可如何,惟俛首以听其坐吸膏髓而已。”
⒊ 比喻事物的精华。
引唐冯贽《<云仙杂记>序》:“取九世所蓄典籍经史子集二十万八千一百二十卷,六千九百餘帙,撮其膏髓,别为一书,其门目未暇派别也。”
网络解释:膏髓膏髓,读音为gāo suǐ,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脂膏与骨髓。伐毛换髓
词语解释: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引证解释:
⒈ 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参见“伐毛洗髓”。
引明梅禹金《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
成语解释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四折:“你此去伐毛换髓,变姓逃形,我何处会得你着。”
脱胎换骨、伐毛洗髓
伐毛换髓作谓语、定语;指改变面貌。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伐毛换髓成语,削去旧的毛发,换去旧的骨髓。比喻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玉髓
词语解释:1.玉膏,相传道家服此物即可成仙。唐 皮日休《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诗:“澄如玉髓洁,汎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白玉髓》:“玉膏,即玉髓也。《河图玉版》云:少室之山 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参见“玉膏”。
2.肌肤洁白如玉。元 汤式《沉醉东风·江村即事》曲:“螯烹玉髓肥,鱠切银丝细。”
3.一种香名。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帐、温凊牀、龙鳞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 訶陵国 所贡献也。”
4.美酒的别称。明 许时泉《写夙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引证解释:
⒈ 即玉膏。道家谓服之可成仙。参见“玉膏”。
引唐皮日休《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诗:“澄如玉髓洁,汎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白玉髓》:“玉膏,即玉髓也。 《河图玉版》云:少室之山有白玉膏,服之成仙。”
⒉ 洁白如玉的脂髓。
引元汤式《沉醉东风·江村即事》曲:“螯烹玉髓肥,鱠切银丝细。”
⒊ 香名。
引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帐、温凊牀、龙鳞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訶陵国所贡献也。”
⒋ 喻美酒。
引明许时泉《写夙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务教他锦囊倾出阳春句。”
网络解释:玉髓玉髓是一种矿物,又名“石髓” ,玉髓其实是一种石英,SiO₂的隐晶质体的统称,它是石英(隐晶质)的变种。它以乳状或钟乳状产出,常呈肾状、钟乳状、葡萄状等,具有蜡质光泽。敲骨吸髓
词语解释: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引证解释:⒈ 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引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
清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国语词典:敲碎骨头,吸取其中骨髓。形容残酷的压榨剥削。如:「像你这样敲骨吸髓的作为,终究会为人所唾弃。」也作「敲骨剥髓」。
成语解释敲碎骨头吸取骨髓。禅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比喻极残酷的剥削。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饥。”
清 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刮骨吸髓、巧取豪夺、横征暴敛、苛捐杂税
乐善好施
敲骨吸髓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敲骨吸髓敲骨吸髓,读音是qiāo gǔ xī suǐ ,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 敲碎骨头来吸骨髓。比喻剥削压迫极其残酷。浃髓沦肌
词语解释:亦作'浃髓沦肤'。亦作'浃沦肌髓'。
深入骨髓,浸透肌肤。
比喻感受﹑影响之深。引证解释:
⒈ 亦作“浹髓沦肤”。亦作“浹沦肌髓”。
⒉ 深入骨髓,浸透肌肤。
引宋范成大《谢江东漕杨廷秀》诗之二:“浹髓沦肤都是病,倾囷倒廪更无诗。”
巴金《秋》三九:“这是不会竭尽的喷泉,这是浃沦肌髓的甘露。”
⒊ 比喻感受、影响之深。
引明宋濂《故陈母林夫人墓志铭》:“虽子女子亦有度越於人者,此无他,书诗之泽,浹髓沦肌,愈远而愈不忘也。”
明沉鲸《双珠记·纩衣得诗》:“恩波浩荡及吾徒,浹髓沦肤感不磨。”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加以我国家二百餘年,深仁厚泽,浹髓沦肌……故能馈数十万嗷嗷待食之军而灭方张之寇。”
清王韬《徐古春耆旧诗存序》:“果遇其人,则身后知己之感,盖有衔之浹髓沦肌而不能已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二回:“改头换面夸奇遇,浹髓沦肌感大恩。”
国语词典:比喻感受深刻或受到深厚的恩惠。参见「沦肌浃髓」条。
成语解释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宋 范成大《谢江东漕杨廷秀》:“浃髓沦肌都是病,倾囷倒廪更无诗。”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加以我国家二百余年,深仁厚泽,浃髓沦肌……故能馈数十万嗷嗷待食之军而灭方张之寇。”
浃髓沦肤
浃髓沦肌联合式;作谓语;比喻感受影响很深。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浃髓沦肌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恨入骨髓
词语解释:
比喻怨恨之极。语本《史记•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引证解释:⒈ 比喻怨恨之极。
引语本《史记·秦本纪》:“繆公之怨此三人,入於骨髓。”
《水浒传》第一〇八回:“那梁永平日暴虐军民,鞭挞士卒,护卫军将都恨入骨髓。”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四回:“为了今天的事,一个个都把他恨入骨髓。”
国语词典:形容怨恨到极点。《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不想心中气恼,不曾照管得,足下绊上一交,把锅子打做千百来块,将王屠来恨入骨髓。」也作「恨之切骨」。
成语解释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对那些地痞流氓,百姓们早就恨入骨髓了。
鸳入骨髓、恨之入骨
情深似海
恨入骨髓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对人痛恨到极点。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恨入骨髓恨入骨髓,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èn rù gǔ suǐ,形容痛恨到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