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词语大全 / 词语造句 / 词语大全 /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词语大全

词语大全


四字词语:册的词语有哪些168篇的词语大全


2023-05-26 02:01:20 词语大全


四字词语:册的词语有哪些_词语大全

168篇四字词语:册的词语有哪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168篇关于册词语大全,供各位参考,同时还提供了古诗文、作文、组词、词语、故事、好词好句。点击查看更多词语大全


懋册

词语解释:盛美hAo86.的封册。引证解释:

⒈ 盛美的封册。

引南朝梁江淹《始安王拜征虏将军南兖州刺史章》:“绚服腾炤,懋册凝芬。夤对迷坠,惭泣交集。”
南朝梁江淹《萧骠骑让封第二表》:“况鸿誥鬱集,懋册顿萃。谅非虚薄,轻所膺符。”

网络解释:懋册懋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ào cè ,是指盛美的封册。


免册

词语解释:古代帝王用于罢免大臣的册书。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用于罢免大臣的册书。

引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册》:“古代册书,施之臣下而已……十一曰免册,罢免大臣用之。”

网络解释:免册免册是汉语词语,读音是miǎn cè,意思是古代帝王用于罢免大臣的册书。


俸册

词语解释:记[.好工具]载官吏薪俸的簿书。引证解释:

⒈ 记载官吏薪俸的簿书。

引《清会典事例·户部·俸饷》:“盛京等处旗员,於俸册过部后升调回京者,仍照例支给原任单俸。”

网络解释:俸册俸册是汉语词汇,读音为fèng cè ,意思是记载官吏薪俸的簿书。


彪炳史册

词语解释: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诏册

词语解释:皇(好工具.)帝的文告。引证解释:

⒈ 皇帝的文告。

引《周书·王褒传》:“凡大詔册,皆令褒具草。”
唐元稹《梦游春七十韵》:“詔册冠贤良,諫垣陈好恶。”
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上:“真宗即位之次年,赐李继迁姓名,而復进封西平王。时宋湜、宋白、苏易简、张洎在翰林,俾草詔册,皆不称旨。”

网络解释:诏册诏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zhào cè,是指皇帝的文告。


铁册

词语解释: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功臣的护卫兵。引证解释:

⒈ 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公侯伯屯戍百户(功臣护卫兵首领)的诏书。用铁片镌刻文字,故称。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铁册军》:“洪武二十三年, 韩公李善长以嫌自杀。上始詔部制公侯伯屯戍百户,部并给铁册……至是以公侯年老赐还乡,各设百户一人,统其众以护之,给屯戍之印,赐以铁册。”
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公侯伯功臣赐卒一百十二人作卫队,设百户一人统率,颁有铁册,说明俟其寿考(死亡),子孙得袭,则兵皆入卫。称‘铁册军’。”

网络解释:铁册tiě cè ㄊㄧㄝ ˇ ㄘㄜˋ铁册(铁册)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公侯伯屯戍百户(功臣护卫兵首领)的诏书。用铁片镌刻文字,故称。明 沈德符《野获编·兵部·铁册军》:“洪武二十三年,韩公李善长以嫌自杀。上始诏部制公侯伯屯戍百户,部并给铁册……至是以公侯年老赐还乡,各设百户一人,统其众以护之,给屯戍之印,赐以铁册。”吴晗《朱元璋传》第五章二:“公侯伯功臣赐卒一百十二人作卫队,设百户一人统率,颁有铁册,说明俟其寿考(死亡),子孙得袭,则兵皆入卫。称‘铁册军’。”


人手一册

词语解释:人人(好工具.)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国语词典:

每个人手里都拿著一本书。形容书籍畅销且广受欢迎。

如:「这本书才出版,就纸贵洛阳,人手一册了。」

成语解释

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23回:“听说六科廊的官员,是人手一册。”

这本书销量很好,几乎是人手一册

人手一册作宾语;形容书的读者多。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人手一册人手一册是一个汉语词语。


赐册

词语解释: 1.君王赐予臣下[.好工具]的册书。引证解释:

⒈ 君王赐予臣下的册书。

引北周庾信《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游魂通梦,言返旧塋,紫泥赐册,黄肠赠行。”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册》:“十曰赐册,报赐臣下用之。”

网络解释:赐册赐册是汉语词语,解释为君王赐予臣下的册书。


兔册

词语解释:亦作"兔hAo86.园册"。引证解释:

⒈ 见“兔园册”。


梵册贝叶

词语解释:指佛经。引证解释:

⒈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于贝多罗树叶上,故称。

引清龚自珍《正<大品弥陀经>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成语解释

指佛经,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清 龚自珍《正魏译》:“梵册贝叶,以意增损,以意排比,以意合之分之,译者从而受之。”

梵册贝叶作宾语;指佛经。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梵册贝叶梵册贝叶,四字成语,用来代指佛经,原本多用梵文写在贝多罗树叶上。


年貌册

词语解释:

旧时摄影术未发明,名籍中多载明各人年貌特征,故称.年貌册。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摄影术未发明,名籍中多载明各人年貌特征,故称年貌册。

引清袁枚《新齐谐·怪风》:“此等风塞外至冬常常有之,不伤性命。但公等为砂石所击,从此尽成麻面,年貌册又须另造矣。”

网络解释:年貌册词目:年貌册释义:旧时摄影术未发明,名籍中多载明各人年貌特征,故称年貌册。出处:清 袁枚 《新齐谐·怪风》:“此等风塞外至冬常常有之,不伤性命。但公等为砂石所击,从此尽成麻面,年貌册又须另造矣。”


简册

词语解释:(书)(名)史籍;史册:著在~。引证解释:

⒈ 书籍。

引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著述者流……其要在於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於简册也。”
宋曾巩《寄赵宫保》诗:“素节讜言留简册,高情清兴入林泉。”
清孙枝蔚《咏物诗·蠹鱼》:“有屋不殊杨子居,简册之外更无餘。”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唯庄周、司马迁、柳宗元三人者,伤悼不遇,怨悱形於简册,其於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

⒉ 特指史籍。

引唐刘知几《史通·叙事》:“夫以吴徵鲁赋, 禹计涂山,持彼往事,用为今説,置於文章则可,施於简册则否矣。”
《旧唐书·杨发传》:“发与都官郎中卢搏献议曰……歷检国史,并无改造重题之文,若故事有之,无不书於简册。”
明张居正《跋<叶母还金传>》:“逡巡退让之时,岂自知当播誉於人,垂光简册哉。”

⒊ 册书。

引唐李德裕《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
唐韩愈《顺宗实录五》载《应乾圣寿太上皇册文》:“然称谓所施,简册攸著,涵泳道德,感於精诚。”

国语词典:

纸张未发明前,书写在竹简木片上,编竹简而成册,后遂为书籍的通称。

网络解释:简册简册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材料,多用竹或木制成,简是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


遐册

词语解释:犹[.好工具]史册。引证解释:

⒈ 犹史册。

引唐高宗《立代王宏为皇太子诏》:“详览瑶图,缅瞻遐册,继业垂统,成率兹典。”

网络解释:遐册遐册,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史册。


点名册

词语解释:

点名册diǎnmíngcè

(1) 一种名册,用以登记成员的出缺席

英roll book国语词典:

登录人员姓名以供查点的名册。

网络解释:点名册点名册,读音diǎn míng cè,汉语词语,一般用于登记人员的出勤情况。常见于大学课堂,老师通过点名册来确定未出勤的同学。出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花名册

词语解释:

花名册huāmíngcè

(1) 记载合格的或适于某种特殊目的或服务的人员名册

英register of names

(2) 特指军队或船队的官兵名册

英muster roll

(3) 人员名册

英membership roster引证解释:

⒈ 人员名册。

引《红楼梦》第一一〇回:“便叫周瑞家的传出话去,将花名册取上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到了船厂之日,先吊了众工匠、小工花名册来看。”
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会员呢--那还不容易。工厂的花名册拿来点点名,那还不都是会员吗。”
亦称“花名簿”。 马南邨《燕山夜话·“科班”的教育法》:“在花名簿上这个孩子的名下,老师暗暗地注上个铜锤字样。”

国语词典:

官役之名集列成册。

网络解释:花名册 (词语)花名册是指旧时登录户口册子,出自《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在现代语言中,人们普遍称其为点名册,逐步取代旧称花名册。


追册

词语解释: 1.犹追封。引证解释:

⒈ 犹追封。

引《晋书·齐王冏传》:“光熙初,追册冏。曰:‘……今復王本封,命嗣子还绍厥绪,礼秩典度,一如旧制。’”

网络解释:追册追册,拼音是zhuī cè,汉语词语,释义是追封。


记事册

词语解释: 1.记录史事的册籍。今称随事记录备忘的笔记。引证解释:

⒈ 记录史事的册籍。今称随事记录备忘的笔记。

引清叶燮《原诗·内篇》:“若定律如此,是记事册,非自我作诗也。”
巴金《将军集·将军》:“一个中国巡捕手里摊开一本记事册,问他叫什么名字。”

网络解释:记事册记事册,汉语词语,拼音jì shì cè,意思是记录史事的册籍。


对册

词语解释:

对册duì cè

(1) 对付的策略或办法

[.好工具]例商量对册英the way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countermeasure;countermove

(2) 应考的人在殿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英answer引证解释:

⒈ 见“对策”。


相册

词语解释:

相册xiàngcè

(1) 粘贴簿,供收集相片用的簿册

英photo (photograph) album网络解释:相册相册:我的相册相册:赤褐色演唱歌曲


册书

词语解释: 1.史册,史籍。 2.册hAo86.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 3.指一般诏书。 4.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引证解释:

⒈ 史册,史籍。

引《文选·班彪<王命论>》:“全宗祀於无穷,垂册书於春秋。”
李善注引张晏曰:“册书,史记也。”
唐刘知几《史通·採撰》:“中世作者,其流日烦,虽国有册书,杀青不暇,而百家诸子,私存撰録,寸有所长,实广闻见。”

⒉ 册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

引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
《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册》:“古者册书,施之臣下而已……其目凡十有一:一曰祝册,郊祀祭享用之;二曰玉册,上尊号用之;三曰立册,立帝、立后、立太子用之;四曰封册,封诸王用之;五曰哀册,迁梓宫及太子、诸大臣薨逝用之;六曰赠册,赠号、赠官用之;七曰謚册,上謚、赐謚用之;八曰赠謚册,赠官并赐謚用之;九曰祭册,赐大臣祭用之;十曰赐册,报赐臣下用之;十一曰免册,罢免大臣用之。”

⒊ 指一般诏书。

引《汉书·公孙弘传》:“书奏,天子以册书答。”
明何景明《醉歌赠子容使湖南》诗:“冠冕诸邦拱至尊,册书十道开天府。”

⒋ 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道:‘ 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弟兄。’”

国语词典:

古帝王册封臣下的诏书。分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十一种。

网络解释:册书解释:1、册为策的时候,册书表示:1)策书,代指王命或英名。2)古代帝王用于册封(册立、封赠)的诏书。这种册也表示策。3)有时候也指一般的诏书。2、册为成册的时候,册书表示:书册,书籍。


册祝

词语解释:把告神之言写在册书上,读以祝告神。亦指写在册书上的祭告天地宗庙的祝词或写有祝词的册书。引证解释:

⒈ 把告神之言写在册书上,读以祝告神。亦指写在册书上的祭告天地宗庙的祝词或写有祝词的册书。

引《书·金縢》:“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
孔传:“史为册书祝辞也。”
孔颖达疏:“告神之言,书之於策……史读此策书以祝告神也。”
《新唐书·礼乐志二》:“至於坛埳、神位、尊爵、籩豆、簋簠、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
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按唐故事,凡有事於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 、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於某所,不敢不告’。”

网络解释:册祝cè zhù ㄘㄜˋ ㄓㄨˋ册祝把告神之言写在册书上,读以祝告神。亦指写在册书上的祭告天地宗庙的祝词或写有祝词的册书。《书·金縢》:“史乃册祝曰:‘惟尔元孙某,遘厉虐疾。’” 孔 传:“史为册书祝辞也。” 孔颖达 疏:“告神之言,书之于策……史读此策书以祝告神也。”《新唐书·礼乐志二》:“至于坛埳、神位、尊爵、籩豆、簋簠、牲牢、册祝之数皆略依古。”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於某所,不敢不告’。”


典册

词语解释:亦作'典策'。
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
帝王的[.好工具]册命。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典策”。

⒉ 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

引《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注:“典策谓典籍简册。”
《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太子炎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苏舜钦《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

⒊ 帝王的册命。

引南朝梁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
《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叶适《宏词》:“朝廷詔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网络解释:典册[ diǎn cè ]1.亦作“ 典策 ”。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典策谓典籍简册。”《三国志·魏志·陈留王传》:“壬辰, 晋 太子 炎 绍封袭位,总摄百揆,备物典册,一皆如前。”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然而典策之奥,治词之法,不越此有言而又笔之者,斯亦可尚。” 柳亚子 《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诏世俗,则权不我操。”2.帝王的册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以今月令辰,肃膺典册。”《陈书·高祖纪上》:“今将授公典策,其敬听朕命。”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诏告典册之文,当使曲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谟、训、诰诸书是也。”


瑶册

词语解释: 1.即玉册。古代帝王祭祀或册封皇后﹑皇太子时所用的简册。引证解释:

⒈ 即玉册。古代帝王祭祀或册封皇后、皇太子时所用的简册。

引《宋史·乐志十四》:“瑶册玉寳,烂然瑞辉。”
《宋史·乐志十四》:“寳璽瑶册,既祗既承。”

网络解释:瑶册即玉册。古代帝王祭祀或册封皇后、皇太子时所用的简册。《宋史·乐志十四》:“瑶册玉寳,烂然瑞辉。”《宋史·乐志十四》:“寳玺瑶册,既祗既承。”


名册

词语解释:

名册míngcè

(1) 人员花名册

例学生名册例职(好工具.)工名册英register;roll引证解释:

⒈ 登记人名的簿子。

例如:干部名册;工资名册。

国语词典:

登记姓名的簿册。

网络解释:名册名册,读音为míng cè,汉语词语,意思是指登记人名的簿子。


鸳鸯册籍

词语解释:即鸳[.好工具]鸯牒。引证解释:

⒈ 即鸳鸯牒。参见“鸳鸯牒”。

引《檮杌闲评》第二二回:“秋鸿道:‘他是离恨天宫,兼管鸳鸯册籍。’”

网络解释:鸳鸯册籍鸳鸯册籍即鸳鸯牒。《檮杌闲评》第二二回:“ 秋鸿 道:‘他是离恨天宫,兼管鸳鸯册籍。


鱼鳞册

词语解释:

见“鱼[.好工具]鳞图册 ”。

引证解释:

⒈ 见“鱼鳞图册”。


洋册子

词语解释:方言。妇女做针线活的夹子,可折叠,里面装花样子﹑鞋样子﹑花线一类东西。引证解释:

⒈ 方言。妇女做针线活的夹子,可折迭,里面装花样子、鞋样子、花线一类东西。

引梁斌《红旗谱》十:“﹝春兰﹞翻着洋册子找了半天,也找不到称心的花样子。”

网络解释:洋册子洋册子,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g cè zi,释义是妇女做针线活的夹子。


黄册

词语解释:

明·清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黄色,故名。

清代宗人府的户籍簿。宗室载入黄册,觉罗则载入红册,以图(好工具.)永世保存。

引证解释:

⒈ 明清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黄色,故名。 明张萱《疑耀》卷二:“今制,丁口税粮,十岁一籍其数,曰黄册,自刘宋时已有之。

引齐高帝即位,尝敕虞玩之与傅坚意检定,詔曰‘黄籍,人之大纲,国之政端’云云。时亦称人籍,今世多不解黄字之义,余偶閲唐开元制,凡男女始生为黄……每岁一造计帖,三年一造户籍,即今之黄册也。谓之曰黄,亦自男女始生登籍而名之耳。”
《明会典·户口二·赋役》:“国初因赋定役,每十年,大造黄册,户分上中下三等,差役照册僉定。”
《清史稿·食货志一》:“编审之制……丁有民丁、站丁、土军丁、卫丁、屯丁。总其丁之数而登黄册。”

⒉ 清代宗人府的户籍簿。宗室载入黄册, 觉罗则载入红册,以图永世保存。

引《清会典·宗人府》:“黄档房,掌书黄册、红册。”

国语词典:

户口册籍。


簿册

词语解释:

簿册bùcè

(1) 笔记本或账簿

英account book;notebook国语词典:

记事或记帐用的簿子。

如:「帐册也是一种簿册。」

网络解释:簿册账册或记事簿的统称


造册

词语解释:编(好工具.)制簿籍。引证解释:

⒈ 编制簿籍。

引《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往年抄没田宅,俱用官价赎还,造册交割,分毫不少。”
《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凤四老爹道:‘他的中书还在判官那里造册哩。’ 秦中书道:‘难道他是个假的?’”
邹鲁《中国同盟会》:“每岁收入支出,於年终由理财部造册,经评议部检查后,登报报告於全体会员。”

网络解释:造册造册,即编制簿籍,泛指编制名册等制册的活动。


卯册

词语解释:即卯簿。引证解释:

⒈ 即卯簿。

引清林则徐《密拏汉奸札稿》:“或称卯册无名,或称其人早故。”

网络解释:卯册卯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ǎo cè,是即卯簿。


丽册

词语解释:

皇帝(.好工具)诏书的美称。

引证解释:

⒈ 皇帝诏书的美称。

引《宋史·乐志十四》:“尧门叠瑞, 姒幄齐辉。重坤靖夷,丽册华徽。”

网络解释:丽册lì cèㄌㄧˋ ㄘㄜˋ丽册(丽册)皇帝诏书的美称。《宋史·乐志十四》:“ 尧 门叠瑞, 姒 幄齐辉。重坤靖夷,丽册华徽。”


名垂史册

词语解释:

名字记录在[.好工具]史册之中。


符册

词语解释: 1.亦作"符册"。 2.符契.简策。引证解释:

⒈ 见“符策”。

国语词典:

符命与书册。


访册

词语解释: 1.明代对官员考察后记载官员政绩(好工具.)的簿册。引证解释:

⒈ 明代对官员考察后记载官员政绩的簿册。 明赵南星《再复吴给事访册疏》:“今奉旨再查得访册之事,原非定自令甲,顾部中相传,则已久矣。往时京察年分,本部堂上官委之司官,司官将六年内应该考察官员,亲自书写职名单,密託吏科都给事中、 河南道掌道御史二臣,共为咨访,回报堂官,以故不自列名,此访单意也。

引隆庆以后,乃有刻板访册,以使博访。”

网络解释:访册:fǎng cè:访册明代对官员考察后记载官员政绩的簿册。明·赵南星《再复吴给事访册疏》:“今奉旨再查得访册之事,原非定自令甲,顾部中相传,则已久矣。往时京察年分,本部堂上官委之司官,司官将六年内应该考察官员,亲自书写职名单,密托吏科都给事中、河南道掌道御史二臣,共为咨访,回报堂官,以故不自列名,此访单意也。隆庆以后,乃有刻板访册,以使博访。”


记分册

词语解释:

记分册jìfēncè

(1) 登记分数的簿子,特指教员用来登记学生学业成绩的登记簿

英markbook


玺册

词语解释: 1.亦作"玺策"。 2.玉玺和册命文书。引证解释:

⒈ 亦作“璽策”。玉玺和册命文书。

引《晋书·王谧传》:“及玄(桓玄 )将篡,以謐兼太保,奉璽册诣玄。”
《魏书·术艺传·王显》:“四年正月, 世宗夜崩, 肃宗践祚。显参奉璽策,随从临哭,微为忧惧。”
《魏书·术艺传·王显》:“及世宗崩, 肃宗夜即位,受璽册。”
清洪昇《长生殿·闻铃》:“寡人自离马嵬,饱尝辛苦。前日遣使臣賫奉璽册,传位太子去了。”

网络解释:玺册玺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ǐ cè ,是指 玉玺和册命文书。


图册

词语解释:

图册túcè

(1) 作为任一学科插图的表格、图表或整面插图的合hAo86.订本

例一本周围神经损伤图册英atlas网络解释:图册图册:汉语词汇图册:拓扑学名词图册 (汉语词汇)图册,作为任一学科插图的表格、图表或整面插图的合订本。


旋风册子

词语解释:用旋风装hAo86.装帧的册子。引证解释:

⒈ 用旋风装装帧的册子。参见“旋风装”。

引宋侯延庆《退斋笔录》:“軾在哲宗朝所上章, 哲宗以一旋风册子手自録次。”


作册

词语解释:

古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古官名。 商代设置。 西周时也称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内史。掌著作简册,奉行国王告命。参阅清孙诒让《周礼正义》卷五二《内史》、 王国维《观堂别集》卷一《书作册诗尹氏说》。

引《书·洛诰》:“王命周公后,作册逸誥。”

网络解释:作册商、周史官名。商代设置,初见于甲骨卜辞。西周时也称为作册内史、作命内史,其长官称内史尹、作册尹,但单称尹氏,金文所见尤多,掌管著作简册,奉行国王告命。


纪念册

词语解释:

请人题写文字等留作纪念的册子。

引证解释:

⒈ 请人题写文字等留作纪念的册子。

引吴伯箫《北极星·努力奋斗》:“要跟区队长分手的时候,很留恋,想请区队长在一本纪念册上留言。”

国语词典:

具有纪念价值的书,可供人在上面题写文字。

如:「毕业纪念册」、「毕业纪念册上的生活照,呈现出同学们轻松、活泼的另一面。」

网络解释:纪念册 (纪念特殊事件的画册)纪念册是为了纪念特殊事件,而将此事各类信息统筹装订在一起,并且图文并茂地展示当时状况的画册。而且纪念册是是岁月的写真,记忆的回顾,也是情感的酝酿天地。伴随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对传统事务的记载也越来越丰富,各式纪念册五花八门。


另册

词语解释:

另册lìngcè

(1) 旧时地方上人口册分为正册和另册,良民记入正册,不是良民记入另册(跟“正册”.相对)

英the other register,a Qing Dynasty census book for listing disreputable people引证解释:

⒈ 清代用以登记不入流品者的户口册。

引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前清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等坏人入另册。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便拿了这事吓那些从前反对农会的人:‘把他们入另册!’”

⒉ 比喻置于不重要的地方。

引《经济日报》1984.10.13:“要使‘第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就需要从政策上解决一系列问题,使发展‘第三产业’有‘名’有‘利’。不要让‘第三产业’入另册。要进一步把‘第三产业’放开。”

网络解释:另册另册,①清代用以登记不入流品者的户口册。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前清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等坏人入另册。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民便拿了这事吓那些从前反对农会的人:‘把他们入另册!’”②比喻置于不重要的地方。


册函

词语解释:内藏册hAo86.书的匣子。引证解释:

⒈ 内藏册书的匣子。

引唐薛逢《宣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皇帝尊号》诗:“孔雀扇分香案出,袞龙衣动册函来。”

网络解释:册函内藏册书的匣子。 唐 薛逢 《宣政殿前陪位观册顺宗宪宗皇帝尊号》诗:“孔雀扇分香案出,衮龙衣动册函来。”


注册资本

词语解释:注册资本,是指合营企业在登记管理机构登记的资本总额,是合营各方已经缴纳的或合营者承诺一定要缴纳的出资额的总和。


秘册

词语解释: 1.犹秘籍。引证解释:

⒈ 犹秘籍。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致堂胡氏》:“胡所著《读史管见》等书初非祕册,想刘亦未尝寓目。”
清郑珍《<郘亭诗钞>序》:“故入其室,陈编蠹简,鳞鳞丛丛,几无隙地,祕册之富,南中罕有其匹。”

网络解释:秘册mì cè ㄇㄧˋ ㄘㄜˋ秘册(秘册)犹秘籍。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致堂胡氏》:“胡所著《读史管见》等书初非秘册,想刘亦未尝寓目。” 清 郑珍 《郘亭诗钞序》:“故入其室,陈编蠹简,鳞鳞丛丛,几无隙地,秘册之富,南中罕有其匹。”


账册

词语解释:

账册zhàngcè

(1) 账本

英account book引证解释:

⒈ 即账簿。参见“账簿”。

引茅盾《第一个半天的工作》:“﹝那些职员﹞很匆忙似的翻弄着巨大的账册。”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四九:“徐义德捧起那一厚本的账册,翻了一两页,就没有往下看了。”

网络解释:账册账册是汉语词语,是指账簿。


表册

词语解释:

表册biǎocè

(1) 表格装订成的册子

英book of forms引证解释:

⒈ 装订成册的表格。

网络解释:表册表册biǎocè〖bookofforms〗解释表格装订成的册子


连篇累册

词语解释:

同“连篇(好工具.)累牍”。

引证解释:

⒈ 同“连篇累牘”。

引明都穆《南濠诗话》:“世人作诗以敏捷为奇,以连篇累册为富,非知诗者也。”

成语解释

同“连篇累牍”。

明·都穆《南濠诗话》:“世人作诗以敏捷为奇,以连篇累册为富,非知诗者也。”

连篇累牍、连篇累幅

简明扼要

连篇累册作宾语、定语、状语;指文辞长。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连篇累册《连篇累册》是一个汉语词语,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出自明·都穆《南濠诗话》。


註册

词语解释:

注册zhùcè

(1)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例在法学院注册入学英enroll

(2) 由主管部门办理手续,记入籍册,便于管理查考

例注册商标英register引证解释:

⒈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引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越岁举行拔贡,鋭意以君充选,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册,弗得,竟以此不与试。”

⒉ 今指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引《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这个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姿色迎接了我这个初离家乡的游子,一个正待注册的大学生。”
谓登记于簿籍;备案。 清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豫王命查之,百官不朝参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註册,每日点名。”
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註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国语词典:

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如:「新生注册」。

网络解释:注册 (网络游戏名词)

注册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ù cè是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也意为由主管部门办理手续,记入籍册,便于管理查考。一般网络游戏注册需填写:账号、密码、确认密码、注册邮箱、真实姓名、身份证、验证码、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汉语词语)

1.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越岁举行拔贡,锐意以君充选,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册,弗得,竟以此不与试。”

2. 今指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这个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姿色迎接了我这个初离家乡的游子,一个正待注册的大学生。”

3. 谓登记于簿籍;备案。

清 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 豫王 命查之,百官不朝参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注册,每日点名。” 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注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书册

词语解释:

书册shūcè

(1) 装订成册的书;书籍

例埋头书册英book引证解释:

⒈ 书籍。

引宋苏轼《赠仲勉子文》诗:“闲看书册应多味,老傍人门想更慵。”
明张纶《林泉随笔》:“陶氏不为掩覆,顾反夸道而笔之於书册中,以为后人劝侈诲淫之具,不亦甚哉!”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自选集》一本仍在书架上,因书册太小,不能同裹,故留下以俟后日。”

国语词典:

装订成册的书本。

网络解释:书册1,书籍的同义词2,合集的近义词3,书名的后缀词


商标注册

词语解释:商标注册是获得商标专用权的法定程序。


册籍

词语解释: 1.名册。 2.记hAo86.事记帐的簿册。 3.泛指书本﹑书籍。引证解释:

⒈ 名册。

引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我受了你香灯祭祀,与你名下勾抹了该死的册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英领事在册籍上一查,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⒉ 记事记帐的簿册。

引明陆深《溪山馀话》:“今东南之田有二则:曰官田,曰民田。然官田未必尽重,而民田未必尽轻,存诸册籍,有此异同。”
《水浒传》第一一〇回:“那时胡俊已是招降了兄弟胡显,将东川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清方苞《<吴宥函文稿>序》:“士之声实虽未得备知,而歷试之册籍可稽也,其乡之士大夫可访也。”

⒊ 泛指书本、书籍。

引明李贽《复邓石阳》:“或凭册籍以为断案,或依孔、佛以为泰山歟!”
清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有此六端,吾将见此册籍之徒存而已也。”

国语词典:

本子、册子。

网络解释:册籍册籍的拼音是cè jí,注音是ㄘㄜˋ ㄐㄧˊ,意为名册。


玉册

词语解释:

亦作“玉策”。

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珍藏的秘籍。

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

花灯名。

指仙道之书。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玉策”。

⒉ 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引晋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唐岑参《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
《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清汪懋麟《登岱行》:“泰山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

⒊ 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参见“册书”。

引《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临安,白玉麒麟神璽出於江寧,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

⒋ 珍藏的秘籍。

引北周庾信《进象经赋表》:“九州既奠,近对《河图》,四辙中绳,全观玉策。”

⒌ 指仙道之书。

引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俗説岱宗上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
《后汉书·方术传序》:“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⒍ 花灯名。

引《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引清陆果泉《石础歌》:“玉册流星鐙影散,《太平》新曲今谁哦。”
自注:“士诚盛时,尝于元夜张鐙,有玉册、流星、万点金、百花团诸名目。”

网络解释:玉册玉册亦作“玉策”。①帝王祭祀告天的册书。《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②旧谓天书玉册,为天子受命的瑞征。《晋书·元帝纪》:“玉时有玉册,见于临安。”③珍藏的秘籍。左思《魏都赋》:“窥玉册于金滕,图案 录于石室。”


点册

词语解释:点名册。引证解释:

⒈ 点名册。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亲查阅》:“到任后,即命刑房攒造监犯花名点册。”

网络解释:点册点册,拼音是diǎn cè ,注音是ㄉㄧㄢˇ ㄘㄜˋ,释义是点名册。


册匣

词语解释:盛放册命的盒子。引证解释:

⒈ 盛放册命的盒子。

引《辽史·礼志五》:“皇帝受册仪……侍中取册,捧册官捧册匣至读册官前跪,相对捧册。”

网络解释:册匣册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è xiá ,是指盛放册命的盒子。


鲁册

词语解释:指《[.好工具]春秋》。引证解释:

⒈ 指《春秋》。

引宋欧阳修《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鲁册谨会盟, 周公彖凶吉。”

网络解释:鲁册lǔ cè(鲁册)指《春秋》。 宋欧阳修 《新营小斋凿地炉辄成五言三十七韵》:“ 鲁册谨会盟, 周公彖凶吉。”


册襚

词语解释:皇帝下诏赠给死者衣被,以示(好工具.)慰念。亦指皇帝赠给死者的衣被。引证解释:

⒈ 皇帝下诏赠给死者衣被,以示慰念。亦指皇帝赠给死者的衣被。

引唐刘禹锡《代慰王太尉薨表》:“临册襚以兴怀,听鼓鼙而軫念。”

网络解释:册襚皇帝下诏赠给死者衣被,以示慰念。亦指皇帝赠给死者的衣被。


高文典册

词语解释: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令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引证解释:

⒈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引《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 ;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
亦作“高文典策”。 宋王安石《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閎言崇议,足以经纶王家;高文典策,足以鼓动当世。”

国语词典:

朝廷重要的文书或法令。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 典册,用相如。」也作「高文大册」。

成语解释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不知古之闻人,何乐辍其高文典册,而以翰墨为游戏也。(清 高尚缙《万国演义序》)

高文典策

高文典册联合式;作宾语;指经典性著作。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高文典册高文典册是汉语词汇,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注册

词语解释:

注册zhùcè

(1)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例在法学院注册入学英enroll

(2) 由主管部门办理手续,记入籍册,便于管理查考

例注册商标英register引证解释:

⒈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引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越岁举行拔贡,鋭意以君充选,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册,弗得,竟以此不与试。”

⒉ 今指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引《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这个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姿色迎接了我这个初离家乡的游子,一个正待注册的大学生。”
谓登记于簿籍;备案。 清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豫王命查之,百官不朝参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註册,每日点名。”
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註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国语词典:

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如:「新生注册」。

网络解释:注册 (网络游戏名词)

注册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ù cè是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也意为由主管部门办理手续,记入籍册,便于管理查考。一般网络游戏注册需填写:账号、密码、确认密码、注册邮箱、真实姓名、身份证、验证码、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汉语词语)

1.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越岁举行拔贡,锐意以君充选,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册,弗得,竟以此不与试。”

2. 今指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这个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姿色迎接了我这个初离家乡的游子,一个正待注册的大学生。”

3. 谓登记于簿籍;备案。

清 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 豫王 命查之,百官不朝参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注册,每日点名。” 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注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方册

词语解释:

方册fāngcè

[ancient books]

圣贤事业,俱在方册。——韩愈《与孟尚书书》

引证解释:

⒈ 简牍;典籍。

引汉蔡邕《东鼎铭》:“保乂帝家,勛在方册。”
唐张九龄《贺赦表》:“臣闻古之王政,虽在方册,将崇旧典,必俟圣君。”
宋程大昌《演繁露·方册》:“方册云者,书之於版,亦或书之竹简也。通版为方,联简为册。”
明张宁《方洲杂言》:“唐举、许负而下,载诸方册者皆其验者,不验而弗传者尤多也。”

国语词典:

书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征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也作「方策」。

网络解释:方册方册,汉语词汇。拼音:fāng cè释义:简牍;典籍。


册封

词语解释:

册封cèfēng

(1) 皇帝封授皇(.好工具)贵妃、贵妃、亲王等的典礼

英confer titles of nobility on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以封爵授给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藩国等。

引《清会典·礼部一·尚书侍郎职掌》:“册立皇后,大婚册迎,册封皇贵妃、贵妃、妃、嬪,均礼部侍郎奉节。”
清李渔《怜香伴·矢贞》:“下官自从赘了石郎为壻,代我册封琉球,不但门楣得人,亦且桑榆有靠。”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今天晋庙祭告祖先,特册封昭君公主为宁胡阏氏。”

国语词典:

旧制封授皇贵妃、贵妃、亲王等的仪式。

网络解释:册封中国古代皇帝授勋封爵举行仪式时宣读的册文。古代,皇帝以勋封爵号授给异姓王、宗族、后妃等,都经过一种仪式,在受封者面前,宣读授给封爵位号的册文,连同印玺一齐授给被封人,称为册封。清代立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郡王、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公主、福晋、夫人、郡主、县主、郡君、县君等都称为册封。根据册封对象的不同,所用册的质地也不同,如封亲王、亲王世子和他们的福晋的册用金质;封郡王、郡王福晋的册用银质饰金,封妃嫔则只有册,不授给印玺。皇帝授藩属、诸侯、宗族、妃嫔与功臣和羁縻及土司等以封爵,皆举行一定仪式,对受封者宣读授给封爵名号的诏书。这种诏书叫“册文”,简称“册”。宣读后,将册文连同印玺授给被封人,称册封。清立皇后之礼称册立,余称册封,立皇后与封皇贵妃、贵妃、亲王、亲王世子皆金册、金宝(印玺),封郡王及郡王福晋册、印皆银制饰金,封嫔有金册而无印,封郡王长子、贝勒、贝子及郡主、郡君、县主、县君则皆用纸册。


帐册

词语解释:即帐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便向 德泉 要了帐册来,对了几篇,不[.好工具]觉晚了。”引证解释:

⒈ 即帐簿。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便向德泉要了帐册来,对了几篇,不觉晚了。”

国语词典:

记帐的簿籍。如:「通知会计处把帐册准备好,下午会计师会派人来拿。」也作「账册」。

网络解释:帐册帐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hàng cè,指帐簿。


作册尹

词语解释:

古代官名。作册之长。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作册之长。参见“作册”。

引王国维《观堂集林·洛诰解》:“作册,官名……其长云作册尹……皆掌册命臣工之事。”

网络解释:作册尹作册尹是作册之长的意思,出自《观堂集林·洛诰解》。


文册

词语解释: 1.公文簿﹑登记簿之类的簿册。引证解释:

⒈ 公文簿、登记簿之类的簿册。

引《水浒传》第三九回:“这箇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知有无。”
清李渔《怜香伴·冤褫》:“下官汪仲襄,昨日学院下马,优劣文册,俱已亲投。”

网络解释:文册文册拼音:wén cè注音:ㄨㄣˊ ㄘㄜˋ公文簿、登记簿之类的簿册。:“这箇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知有无。”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下官 汪仲襄 ,昨日学院下马,优劣文册,俱已亲投。”


边册

词语解释: 1.亦作"边册"。 2.安边的谋略。引证解释:

⒈ 见“边策”。


类册

词语解释:分类造册。引证解释:

⒈ 分类造册。

引《元典章·户部五·荒田许赴官请射》:“已给数目开申合属上司类册申部。”

网络解释:类册分类造册《元典章·户部五·荒田许赴官请射》:“已给数目开申合属上司类册申部。”


地图册

词语解释:

地图册dìtúcè

(1) 合订的地图集

(好工具.)例一看地图册就清楚了,这城靠近海滨英atlas网络解释:地图册地图册是记录不同地方的地理位置、不同的交通方式和路线,提供人们出行参考的必备资料。


封册

词语解释: 1.封缄玉册。古代封禅的仪式之一。 2.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引证解释:

⒈ 封缄玉册。古代封禅的仪式之一。

引《宋史·礼志七》:“﹝封禪﹞按《开寳礼》,则燔燎毕封册。”

⒉ 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

引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定命寳,用於封禪;皇帝之寳,答邻国书;天子之寳,答外夷书;天子行寳,用於封册。”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册》:“四曰封册,封诸侯用之。”

网络解释:封册封册是汉语词语,解释之一为封缄玉册,古代封禅的仪式之一,出自《宋史·礼志七》。


册立

词语解释: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借指正式确立名分。犹任命。支撑着站立。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引《旧唐书·承天皇帝李倓传》:“上曰:‘ 广平地当储贰,何假更为元帅?’左右曰:‘ 广平今未册立,艰难时人尤属望於元帅。’”
明张居正《请册立东宫疏》:“去岁皇上登极之初,礼官即疏请册立。伏奉圣諭,以皇子年尚幼,先赐名而后册立。”
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目今外侮不来,内患不生,正在採选淑女,册立正宫。”

⒉ 借指正式确立名分。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夫人便铺个下房,劝相公册立朝云为妾。”

⒊ 犹任命。

引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花旗邦即米利坚 ……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採,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⒋ 支撑着站立。

引《水浒传》第一二〇回:“﹝卢俊义﹞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於淮河深处而死。”

国语词典:

旧制封立皇后、太子之礼称为「册立」。

网络解释:册立册立,汉语词汇。拼音:cè lì释义: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清代行立皇后之礼称“册立”。见《清会典·礼部》。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3、犹任命。4、支撑着站立。


逼册

词语解释:潮汕话的口语,一般形容心(好工具.)情烦躁。


册历

词语解释:

册历cèlì

(1) 账本

例有甚胡突处?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元·睢景臣《[般(.好工具)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英account book引证解释:

⒈ 指日记本。

引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七:“闻公有一册歷,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

网络解释:册历语出: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七:“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


青册

词语解释: 1.帝王册封臣下的符命。 2.清册。 3.元时用以记载律令及审断事宜的记录。由断事[.好工具]官执掌。引证解释:

⒈ 帝王册封臣下的符命。

引南朝梁江淹《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而廼復降朱轮之使,方枉青册之劝。”
胡之骥注:“册,符命也。”

⒉ 清册。

引宋叶适《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州下青册於县,月取岁足,无敢蹉跌。”
金陆增祥《京兆府提学所帖碑》:“於今年四月间蒙降到房舍地土青册,今验数上石。”

⒊ 元时用以记载律令及审断事宜的记录。由断事官执掌。

引元无名氏《元秘史略》卷九:“百姓每分家财的事,你科断著;凡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已后不许诸人更改。”
韩儒林等《元朝史》第一章第四节:“委为普上断事官。又宣旨道:‘把一切领民的分配和断了的事宜都造青册写在上面。’”

网络解释:青册青册是词语词汇,拼音是qīng cè,注音是ㄑㄧㄥ ㄘㄜˋ。


高文大册

词语解释:朝廷中重要的文书或法令。亦作高文典册。引证解释:

⒈ 同“高文典册”。

引宋汪藻《<苏魏公集>序》:“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
明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一·御制文集》:“其时高文大册,布在人间。”
清汪琬《归震川先生年谱后序》:“方欲以高文大册,自鸣天子之前,而又溘焉长往矣。”

国语词典:

朝廷中重要的文书或法令。也作「高文典册」。

成语解释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宋 汪藻《序》一时高文大册,悉出其手。”

方欲以高文大册自鸣天子之前,而又溘然长往矣。清·汪琬《后序》

高文典册、高文典策

高文大册作宾语;指经典性著作。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高文大册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挟册

词语解释:携带书籍。谓勤奋读书。
谓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引证解释:

⒈ 携带书籍。谓勤奋读书。

引宋叶适《汉阳军新修学记》:“今吴、越、闽、蜀,家能著书,人知挟册,以辅人主取贵仕,而江汉盖鲜称焉,岂其性与习俱失之哉?”

⒉ 谓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引明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检》:“科场之禁,在唐宋甚宽,如挟册者,亦止扶出,不錮其再试也。”


集愆册

词语解释: 1.即集愆簿。引证解释:

⒈ 即集愆簿。参见“集愆簿”。

引《清史稿·选举志一》:“置集愆册,治诸不帅教者。”

网络解释:集愆册释义即集愆簿。《清史稿·选举志一》:“置集愆册,治诸不帅教者。”参见“ 集愆簿 ”。


神册

词语解释: 1.谓上(好工具.)天的符命。引证解释:

⒈ 谓上天的符命。

引南朝梁江淹《齐太祖高皇帝诔》:“神册天开,雄略世出。”

网络解释:神册 (辽太祖年号)神册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一个年号,共使用七年。


金册

词语解释: 1.古代称记载国史的史册。 2.金箔制的册封诏书。引证解释:

⒈ 古代称记载国史的史册。

引《文选·张协<七命>》:“生必耀华名於玉牒,殁则勒洪伐於金册。”
李周翰注:“玉牒、金册,并国史也……谓生死必须垂名记功於史册,以示天下,传於后代也。”
宋范仲淹《上张侍郎启》:“恭惟留守侍郎,崇宣古道,茂冠人彝,濬雅量于玉渊,耀华勋于金册。”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七·泰山没字碑》:“史传封禪有金册石函,金泥玉检,此非其石函乎!”

⒉ 金箔制的册封诏书。

引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又有金册、玉册。玉册长六寸餘,宽约四寸,页厚二分,边刻龙文,面书‘敕封达赖剌麻玉册’……金册大小如之,亦十五页,而联其脑,如展书者矣。”

网络解释:金册金册是指清代称记载国史的史册或金箔制的册封诏书。金册源于我国清朝册封达赖喇嘛时的用语,清代皇后金册由满、汉、蒙、藏四种文字书写。


小册子

词语解释:

小册子xiǎocèzi

(1) 通常是平装本出版物,其页数不多

英booklet;brochure;manual;tract引证解释:

⒈ 记事小本;篇幅小的书。

引宋孙升《孙公谈圃》卷中:“曾鲁公七十餘,苦痢疾。乡人陈应之,用水梅花臈茶,服之遂愈。子孝宽言,其父异其术,亲记一小册子后。”
毛泽东《关心群从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同志们,送给你们的两个模范乡的小册子,你们大概看到了吧。”
许杰《关于<明日的文学>的回忆》:“我在五十年前,曾经用张子三这个假名,出版过一本小册子,书名叫做《明日的文学》。”

国语词典:

记事用的小本子、小簿子。

如:「为免遗漏,请大家找本小册子把重点记下来。」

网络解释:小册子。


真册

词语解释:由皇帝正式封立。引证解释:

⒈ 由皇帝正式封立。

引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宝元於拓跋夏元昊初叛命,遣人诣闕,表言诸蕃推奉,求朝廷真册。”

网络解释:真册真册,是一个汉语词,由皇帝正式封立。


烟册

词语解释: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引证解释:

⒈ 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

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凡係吃烟的人,都要抽他的吃烟税,给他註了烟册。”

网络解释:烟册吸食鸦片烟者的名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凡系吃烟的人,都要抽他的吃烟税,给他注了烟册。”


墨册

词语解释:明清时主考从乡试﹑会试中式的试卷中选择刊印的文章。供准备应考的人阅读钻研。引证解释:

⒈ 明清时主考从乡试、会试中式的试卷中选择刊印的文章。供准备应考的人阅读钻研。

引清吴敏树《业师两先生传》:“﹝秦维城﹞间亦窥场屋墨册,以备应试。”

网络解释:墨册墨册,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明 清 时主考从乡试、会试中式的试卷中选择刊印的文章。供准备应考的人阅读钻研。


长册

词语解释: 1.久安hAo86.之策。引证解释:

⒈ 久安之策。参见“长策”。

引《汉书·赵充国传》:“臣充国材下,犬马齿衰,不识长册。”
《汉书·辛庆忌传》:“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姦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

国语词典:

良计、长计。

网络解释:长册cháng cè久安之策。《汉书·赵充国传》:“臣 充国 材下,犬马齿衰,不识长册。”《汉书·辛庆忌传》:“先帝建列将之官,近戚主内,异姓距外,故奸轨不得萌动而破灭,诚万世之长册也。”参见“ 长策 ”。


琴册

词语解释:琴谱。引证解释:

⒈ 琴谱。

引宋林景熙《元日得家书喜》诗:“寒窗琴册灯花晓,衰鬢江湖柏酒春。”
元黄溍《上京道中杂诗·上都分院》:“琴册森在侧,谈笑来清觴。”

网络解释:琴册琴册,汉语词语,拼音是qín cè,释义是琴谱。


兔园册子

词语解释:

读书不多的人奉(.好工具)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兔园册

词语解释:

[.好工具]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泛指浅近的书籍。

引证解释:

⒈ 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唐李恽 ( 蒋王 )令僚佐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 恽为太宗子,因以汉梁孝王兔园名其书。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 唐虞世南著,十卷。 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后佚。见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 《新五代史·刘岳传》:“道(冯道 )旦入朝,兵部侍郎任赞与岳在其后。

引道行数反顾, 赞问岳 :‘ 道反顾何为?’ 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然《兔园册》乃徐庾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⒉ 泛指浅近的书籍。

引清钱谦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余之告端调者,亦犹夫老生腐儒挟兔园之册,坐于左右塾之閒,窃以语其乡人子弟而已。”
亦省称“兔册”。 严复《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国语词典:

流行于民间的村塾读本。《新五代史.卷五五.刘岳传》:「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后亦指肤浅的书籍。简称为「兔园」。

成语解释

1.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2.泛指浅近的书籍。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兔园册兔园册原指书名,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内容肤浅,所以后来也衍变为一个汉语词语,泛指浅近的书籍。


受册

词语解释:接受册命。引证解释:

⒈ 接受册命。

引宋洪迈《夷坚甲志·伪齐咎证》:“伪齐受册之初,告天祝版,吏误书年号为靖康。”
宋岳珂《桯史·李顺吴曦名谶》:“较其即位受册之日不差毫髮。”
清吴伟业《思陵长公主挽诗》:“受册威仪定,传烽羽檄忙。”

网络解释:受册受册是一个汉语词汇,出自宋 洪迈 《夷坚甲志·伪齐咎证》,解释是接受册命。


竹册

词语解释: 1.册封大臣时所用的竹简。引证解释:

⒈ 册封大臣时所用的竹简。

引《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明宗封殷楚国王,有司言无封国王礼,请如三公用竹册,乃遣尚书右丞李序持节以竹册封之。”
清叶廷琯《吹网录·吴越王鏐改元应补》:“若范成大箸《驂鸞録》已在乾道九年,而所记袁州孚忠庙加封司徒竹册称宝大元年,尚谓是杨吴年号。”

网络解释:竹册竹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zhú cè,是指册封大臣时所用的竹简。


门户册

词语解释: 1.方言。即(好工具.)户口簿。引证解释:

⒈ 方言。即户口簿。参见“户口簿”。

引克非《春潮急》六:“过门到这边来,大家叫我杜大嫂,门户册上写的杜刘氏。”

网络解释:门户册门户册(mén hù cè)是一种方言,含义是指户口簿。


计册

词语解释: 1.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好工具]的簿册。引证解释:

⒈ 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的簿册。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计册虽送府司院攒造解京,而朝覲乃有本州县攒造解府汇解之册,其式不一,照各处旧例行可也。若夫朝覲官员于计册賫部之后,总于岁内到齐,元旦同朝臣庆贺。”

网络解释:计册计册是汉语词汇,拼音为jì cè,意思是郡年终向朝廷总结汇报情况的簿册。


襃册

词语解释: 1.亦作"褒册"。 2.褒[.好工具]赠赐封。引证解释:

亦作“褒册”。褒赠赐封。

《新唐书·李适之传》:“ 适之以祖被废,而父象见逐武后时,葬有闕,至是丐陪瘞昭陵闕中,詔可。褒册典物,焜照都邑,行道为咨叹。” 宋高承《事物纪原》有《崇奉褒册部》。

网络解释:襃册襃册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āo cè ,解释是褒赠赐封。


岗位手册

词语解释:针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各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所在岗位的工作职责、管理权限以及企业各项业务工作提出的具体规则与要求。


册文

词语解释: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好工具.)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汉潘勖《册魏公九锡文》。引证解释:

⒈ 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上尊号及诸祀典,均得用之。 《文选》列有“册”的一类,收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

引宋沉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
宋孔平仲《孔氏谈苑》卷一:“真宗将立明肃作后,令丁谓諭旨於杨大年,令作册文。”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二:“上御保和殿,颁赐册文、香帛,给御盖一、龙纛二、御仗二。”

网络解释:册文册文——文体名文体名。简称“册”。原为册命、册书等诰命文字的一种,只用于帝王封赠臣下;后世应用渐繁,有祝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等名目,凡祭告。


集邮册

词语解释:一种特制的用于集邮的本子。也叫插册。


铁册军

词语解释: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功臣的护卫兵。引证解释:

⒈ 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功臣的护卫兵。参见“铁册”。

引《续文献通考·兵六》:“﹝洪武﹞二十三年三月,置公侯伯屯戍百户,给以铁册。初,帝以公侯伯有大勋劳,人赐百二十人为从者,曰奴军。及其年老还乡,命设百户一人,统众卫之,俾屯戍以食,赐以铁册,给以印,俟其子孙承袭则罢之。时谓铁册军。”

网络解释:铁册军铁册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tiě cè jūn,是指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功臣的护卫兵。


册赠

词语解释: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引证解释:

⒈ 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

引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三》:“霸薨,上素服临弔者再,赐东园秘器钱帛,册赠以列侯礼葬,謚曰列君。”
唐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薨於师……天子震悼,罢五日朝,册赠太尉。”

网络解释:册赠以册书对死者追加封赐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 霸 薨,上素服临吊者再,赐东园秘器钱帛,册赠以列侯礼葬,谥曰列君。”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薨於师……天子震悼,罢五日朝,册赠太尉。”


點册

词语解释:点名册。清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亲[.好工具]查阅》:“到任后,即命刑房攒造监犯花名点册。”


册奏

词语解释:册命﹑章(好工具.)奏之类的文书。引证解释:

⒈ 册命、章奏之类的文书。

引《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师古性敏给,明练治体。方军国务多,詔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

网络解释:册奏《新唐书·儒学传上·颜师古》:“ 师古 性敏给,明练治体。方军国务多,诏令一出其手,册奏之工,当时未有及者。”


册祭

词语解释:下诏赐[.好工具]给祭礼。引证解释:

⒈ 下诏赐给祭礼。

引《晋书·刁协传》:“﹝詔曰﹞今可復协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於君者纤介必显。”

网络解释:册祭cè jì册祭下诏赐给祭礼。《晋书·刁协传》:“﹝诏曰﹞今可复 协 本位,加之册祭,以明有忠於君者纤介必显。”


祝册

词语解释:《书.洛诰》:"王命作册,逸祝册。"孔颖达疏:"王命有司作策书,乃使史官名逸者祝读此策。"后因称帝王祭祀用的文书为"祝册"。引证解释:

⒈ 后因称帝王祭祀用的文书为“祝册”。

引《书·洛诰》:“王命作册, 逸祝册。”
孔颖达疏:“王命有司作策书,乃使史官名逸者祝读此策。”
唐韩愈《南海神庙碑》:“祝册自京师至,吏以时告,公乃斋祓视册。”
明宋濂《代祀高丽国山川记》:“上出宿斋宫七日,始御翰墨撰祝册。”

网络解释:祝册祝册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hù cè。


一册

词语解释:人人拿着一本(书)。多形容.书的读者多。


手册

词语解释:

手册shǒucè

(1) 汇集一般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参[.好工具]考书

例地质学手册英handbook;manual

(2) 专门用于记录某一方面情况的本子

例工作手册英notebook引证解释:

⒈ 一种便于浏览、翻检的记事小册子。

引明张芹《备遗录·兵部尚书齐公》:“尝被召问边将姓名, 泰歷数无遗。又欲考诸图籍, 泰出袖中手册以进,自是益承眷遇。”

⒉ 介绍一般性的或某种专业知识的简明摘要书。多用于书名。

例如:世界知识手册;数学手册。

⒊ 指专做某种登记用的本子。

例如:劳动手册。

国语词典:

一种便于浏览的记事小册。

如:「学生手册」。

网络解释:手册手册(shǒu cè),是收录一般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是一种便于浏览、翻检的记事的小册子,是介绍一般性的或某种专业知识的简明摘要书。手册是汇集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等需要经常查考的资料,供读者随时翻检的工具书。手册主要为人们提供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知识,方便日常生活或学习。其作用:手册中所收的知识偏重于介绍基本情况和提供基本材料,如各种事实、数据、图表等等。通常按类进行编排,便于查找。分类:手册一般有工作手册、员工手册、实用手册、数据手册、条目手册、图表手册、综合手册、数学手册、购房手册、加工贸易手册等。手册主要为人们提供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基本知识,方便日常生活或学习。英文中,常用Handbook 和Manual 表示,前者侧重“何物”(what)一类的信息,如数据、事实等,后者偏重“如何做"”(how-to)之类的问题。


册除

词语解释:犹册拜。引证解释:

⒈ 犹册拜。

引宋苏辙《东方书生行》:“辟雍新説从上公,册除僕射酬元功。”

网络解释:册除册除,汉语词汇,拼音为cè chú。出自《东方书生行》。


诗册

词语解释: 1..诗集。引证解释:

⒈ 诗集。

引清戴名世《德政诗序》:“而有一官必有一官之德政诗册,连篇累幅,或刊於板,或鐫於碑,据其所言,什伯於古所称。”
《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这两句汉代的老话,虽曾被编入诗册,但我总以为它其实是古谚。”

网络解释:诗册诗册,读音为shī cè,是一个 汉语词语,意思是诗集。


篇册

词语解释:犹书籍。引证解释:

⒈ 犹书籍。

引清赵翼《陔馀丛考·本草》:“世谓神农尝药时,尚无文字以识相付,至桐雷乃载之篇册。”


册命

词语解释: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
指册立或册封之事。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

引《书·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
孔颖达疏引郑玄曰:“太史东面,於殯西南而读策书,以命王嗣位之事。”

⒉ 指册立或册封之事。

引《文献通考·帝系四》引晋穆帝《册皇后文》:“皇帝使使持节兼太保侍中太宰武陵王晞册命故散骑侍郎女何氏为皇后。”
《新唐书·沉既济传》:“且太后遗制,自去帝号,及孝和上謚, 开元册命,而后之名不易。”
《清史稿·礼志七》:“嘉庆元年,立孝淑睿皇后,册命日,会太上皇帝千秋宴讫还宫,帝、后诣前行礼。”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四章第一节:“﹝城濮﹞战后, 晋文公在践土( 河南原阳西南),会盟诸侯, 周天子也被召来参加,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

国语词典:

册封的命令。

网络解释:册命册命:册命:cè mìng.古代帝王封立继承人﹑后妃及诸王大臣的命令。 2.指册立或册封之事。


琛册

词语解释:hAo86.玉册。引证解释:

⒈ 玉册。

引《宋史·乐志九》:“禕衣褒崇,琛册追荣。”

网络解释:琛册琛册chēn cè,汉语词语。一般解释为玉册。


口册

词语解释:户[.好工具]口册子。引证解释:

⒈ 户口册子。

引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贼营各条》:“贼造各兵家口册,”

例如:写母某氏,即写‘母某大妹’,妻写‘某二妹’。

网络解释:口册口册是汉语词汇,读音kǒucè,出自《太平天囯·贼营各条》。


珪册

词语解释: 1.犹(.好工具)玉册。引证解释:

⒈ 犹玉册。

引南朝梁江淹《建平王拜右卫将军荆州刺史章》:“珪册停徽,车旗写曜。袭礼炫衷,迎恩震色。”

网络解释:珪册珪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uī cè,是犹玉册。


黑册子

词语解释:即黑名单。引证解释:

⒈ 即黑名单。参见“黑名单”。

引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我的种痘》:“于是好像这性命是从路上拾来似的,没有什么希罕,即使姓名载在该杀的‘黑册子’上,也不十分惊心动魄了。”

网络解释:黑册子黑册子,汉语词汇,即黑名单。


丹册

词语解释:即.丹书。引证解释:

⒈ 即丹书。参见“丹书”。

引《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俱启丹册,并图青史。”
张铣注:“册,书也。”


正册

词语解释:

正册zhèngcè

(1) 旧时地方上人口册分正册和另册,良民记入正册,不是良民记入另册

英regular register引证解释:

⒈ 主册。与“副册”、“另册”相对。

引《红楼梦》第五回:“只见那边橱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釵正册’…… 宝玉听説,再看下首二橱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釵副册’。”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前清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等坏人入另册。”

网络解释:正册zhèng cèㄓㄥˋ ㄘㄜˋ◎ 正册 zhèngcè[regular register] 旧时地方上人口册分正册和另册,良民记入正册,不是良民记入另册主册。与“副册”、“另册”相对。《红楼梦》第五回:“只见那边橱上封条上大书七字云:‘金陵十二钗正册’…… 宝玉 听说,再看下首二橱上,果然写着‘金陵十二钗副册’。”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


底册

词语解释:

底册dǐcè

(1) 登记成册的原始资料

英bound copy of document kept on file引证解释:

⒈ 指留存备查考的档案册子。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朝觐大计》:“并存底册一本。”

例如:清抄两份,一份上报,一份留做底册。

国语词典:

作为存档根据的簿册。

网络解释:底册底册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登记成册的原始。


田册

词语解释:登记田亩的簿册。引证解释:

⒈ 登记田亩的簿册。

引王闿运《<湘潭县志>序》:“金土价同,漕登田册。”

网络解释:田册田册,读音tián cè,汉语词语,登记田亩的簿册。出自王闿运 《序》。


典册高文

词语解释:指封建[.好工具]朝廷的重要文书成语解释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五代史》:‘黄……。’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

典册高文的文物价值不可轻视

高文典册

断烂朝报

典册高文作主语、宾语;指文书。

查看更多


册谥

词语解释: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引证解释:

⒈ 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

引唐独孤及《舒州山谷寺镜智禅师碑铭》:“上沛然降兴废继絶之詔,册諡禪师曰镜智。”
《清史稿·宣宗纪二》:“﹝道光二十年﹞夏四月辛酉朔,册諡孝全皇后,翼日颁詔。”

网络解释:册谥册谥皇帝下诏书赐予谥号。


柴册礼

词语解释:古时礼仪。积薪为坛,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册,然后燔柴祀天,谓之柴册。引证解释:

⒈ 古时礼仪。积薪为坛,皇帝受群臣所上玉册,然后燔柴祀天,谓之柴册。

引《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乙酉,行柴册礼於白岭,大赦。”
《辽史·世宗纪》:“丁卯,行柴册礼,羣臣上尊号曰天授皇帝。”

网络解释:柴册礼柴册礼是汉语词汇,读音是cháicèlǐ,指古时辽国礼仪。


册錣

词语解释:一端有(.好工具)铁针的赶马杖。引证解释:

⒈ 一端有铁针的赶马杖。册,一本作“策”。

引《淮南子·修务训》:“今有良马,不待册錣而行;駑马虽两錣之不能进。为此,不用册錣而御,则愚矣。”
高诱注:“为良马能自走,不復用箠。”

网络解释:册錣《淮南子·修务训》:“今有良马,不待册錣而行;驽马虽两錣之不能进。为此,不用册錣而御,则愚矣。” 高诱 注:“为良马能自走,不复用箠。”册,一本作“ 策 ”。


册玺

词语解释:册宝。引证解释:

⒈ 册宝。

引《金史·太祖纪》:“辽遣太傅习泥烈等奉册璽来,上擿册文不合者数事復之。”

网络解释:册玺册玺,读音为cè xǐ ㄘㄜˋ ㄒㄧ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册宝。


分册

词语解释:

分册fēncè

(1) 分几部分出版的一本书的单册

英fascicle;a separately published part of a book引证解释:

⒈ 一部篇幅较大的书分成若干本,每一本叫一个分册。

国语词典:

一部篇幅较大的书分成若干本,则此若干本称为该书的「分册」。

网络解释:分册分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fēn cè,意思是分几部分出版的一本书的单册。


册正

词语解释:旧时指把妾立为正妻。引证解释:

⒈ 旧时指把妾立为正妻。

引《水浒传》第二四回:“西门庆道:‘这个人,现今取在家里。若得他会当家时,自册正了他多时。’”

国语词典:

旧时把妾扶正为妻。

网络解释:册正cè zhèng ㄘㄜˋ ㄓㄥˋ册正旧时指把妾立为正妻。《水浒传》第二四回:“ 西门庆 道:‘这个人,现今取在家里。若得他会当家时,自册正了他多时。’”


史册

词语解释:

史册shǐcè

(1) 历史记载;史书

例载入历史史册[.好工具]英annals引证解释:

⒈ 史书。参见“史书”。

引宋苏轼《谢张太保撰先人墓碣书》:“先朝载之史册,今虽容有不知,后世决不可没。”
郭小川《忆延安》诗:“是什么,在史册上金光闪闪?”

国语词典:

记载历史的书籍。

网络解释:史册 (汉语词汇)史册,汉语词汇。拼音:shǐ cè释义:指记录历史人物的过去的书。


审册

词语解释:经过审hAo86.查核对后所造的详明表册。引证解释:

⒈ 经过审查核对后所造的详明表册。

引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攒造审册》:“攒造审册,即将逐日审过。各里甲红单,照造册稿,分立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送内衙磨对无差,取具总里书册房等甘结存案,方发房攒造。”

网络解释:审册shěn cè ㄕㄣˇ ㄘㄜˋ 审册(审册)经过审查核对后所造的详明表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攒造审册》:“攒造审册,即将逐日审过。各里甲红单,照造册稿,分立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柱……送内衙磨对无差,取具总里书册房等甘结存案,方发房攒造。


纶册

词语解释: 1.皇帝的(.好工具)册命。引证解释:

⒈ 皇帝的册命。

引南朝梁江淹《为萧重让扬州表》:“復降纶册,徽采兼明,影迹交战,水烟相薄。”

网络解释:纶册纶册,汉语词汇,指皇帝的册命。


谥册

词语解释: 1.hAo86.亦作"谥册"。 2.指刻有为帝后上谥诏书的简册。引证解释:

⒈ 亦作“諡册”。指刻有为帝后上谥诏书的简册。

引《魏书·术艺传·江式》:“以书文昭太后尊号諡册,特除奉朝请,仍符节令。”
唐颜真卿《元陵仪注》:“礼仪使以諡册跪奠於宝綬之西,又以哀册跪奠於諡册之西。”
《明史·礼志五》:“洪武元年,追尊四庙諡号,册宝皆用玉。册简长尺二寸,广一寸二分,厚五分。简数从文之多寡。联以金绳,藉以锦褥,覆以红罗泥金夹帕。册匣,朱漆鏤金,龙凤文…… 建文时,追尊諡册之典,以革除无考。”
清顾炎武《庙号议》:“以至諡册一颁,天下用为讥笑。”

网络解释:谥册谥册,shì cè,意为 刻有为帝后上谥诏书的简册


蠹册

词语解释: 1.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引证解释:

⒈ 虫蛀坏的书。泛指破旧书籍。

引南朝梁沉约《和竟陵王抄书》:“披縢辨蠹册,酌醴访深疑。”

网络解释:蠹册蠹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ù cè ,指虫蛀坏的书。


木册

词语解释:指成册的印板。引证解释:

⒈ 指成册的印板。

引清吴伟业《汲古阁歌》:“已坏书囊缚作袴,復惊木册摧为薪。”


丁册

词语解释:

丁册dīngcè

(1) 旧时的户口簿

.英residence booklet引证解释:

⒈ 户口册。

引《清史稿·食货志一》:“五年,令凡编审丁册,每户书另户某人某官,无官则曰閒散某,上书父兄官职名氏,傍书子弟及兄弟之子,及户下若干人。或在籍,或他往,皆备书之。”
吴组缃《山洪》一:“我同你到县里自己填丁册去,不敢去的是灰孙子!”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前清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等坏人入另册。”

网络解释:丁册dīng cèㄉㄧㄥ ㄘㄜˋ丁册户口册。《清史稿·食货志一》:“五年,令凡编审丁册,每户书另户某人某官,无官则曰闲散某,上书父兄官职名氏,傍书子弟及兄弟之子,及户下若干人。或在籍,或他往,皆备书之。”吴组缃 《山洪》一:“我同你到县里自己填丁册去,不敢去的是灰孙子!”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前 清 地方造丁口册,有正册、另册二种,好人入正册,匪盗等坏人入另册。”


司册

词语解释:负责征收钱粮赋税。册,黄册。引证解释:

⒈ 负责征收钱粮赋税。册,黄册。

引清黄宗羲《山西右参政吁之丘公墓碑》:“遂奉命榷税滸墅,司册后湖。”

网络解释:司册司册,是汉语词汇,意思是负责征收钱粮赋税。


鱼尾册

词语解释:簿册。因古代簿页中缝有鱼尾形标志,故称。引证解释:

⒈ 簿册。因古代簿页中缝有鱼尾形标志,故称。

引明汤显祖《牡丹亭·冥判》:“则见没掂三展花分鱼尾册,无赏一挂日子虎头牌。”

网络解释:鱼尾册引证解释:簿册。因古代簿页中缝有鱼尾形标志,故称。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判》:“则见没掂三展花分鱼尾册,无赏一挂日子虎头牌。”


遗册

词语解释: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按, 贾谊《新书·过秦上》作“遗策”。 古代的典籍。 帝王临终前的册书。犹遗诏。引证解释:

⒈ 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按, 贾谊《新书·过秦上》作“遗策”。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论》:“孝公既没, 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⒉ 古代的典籍。

引南朝梁江淹《镜论语》:“巡青史之残誥,览朱管之遗册。”
清顾炎武《赠潘节士柽章》诗:“顾我虽逢掖,犹然抱遗册。”

⒊ 帝王临终前的册书。犹遗诏。

引《魏书·礼志三》:“今奉终之事,一以仰遵遗册,於令不敢有乖。”

网络解释:遗册遗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cè,是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


三绝图册

词语解释:

姚绶的绘画渊源出自赵孟頫以来的文人画体系,此图册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好工具.)特色。


册宝

词语解释:册书和.宝玺。引证解释:

⒈ 册书和宝玺。

引《新唐书·礼乐志八》:“册后……内侍进使者前,西面受册宝,东面授内謁者监。”
《新五代史·唐六臣传序》:“文蔚等自上源驛奉册宝,乘輅车,导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朝梁于金祥殿。”

网络解释:册宝册书与宝玺。宋大臣为皇帝或太后等上尊号,加以称颂时,常奉上册宝,册以条玉,加以红线相联,可以卷舒,以金填字,宝即印章。清册封皇太后、皇后、贵妃等,皆用金册与金玺。珍妃就没有。


梵册

词语解释:指佛经。引证解释:

⒈ 亦作“梵策”。佛教典籍。

引宋俞文豹《唾玉集·无佛论》:“﹝张商英﹞尝见梵册整齐,叹吾儒之不若。”
明沉德符《野获编·鬼怪·奇鬼》:“余问之学佛人云,此名拱尸鬼,然徧考梵册不得。”
清褚人穫《坚瓠八集·十空曲》:“尤悔庵先生《驻云飞·十空曲》:扰扰匆匆,遮莫晨鷄与暮鐘。梵策无须唪,公案何劳颂。”

网络解释:梵册梵册亦作“梵策”。佛教典籍。宋 俞文豹 《唾玉集·无佛论》:“﹝张商英﹞尝见梵册整齐,叹吾儒之不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鬼怪·奇鬼》:“余问之学佛人云,此名拱尸鬼,然徧考梵册不得。” 清 褚人获 《坚瓠八集·十空曲》:“ 尤悔庵 先生《驻云飞·十空曲》:扰扰匆匆,遮莫晨鸡与暮钟。梵策无须唪,公案何劳颂。”


徽册

词语解释:册书[.好工具]之美称。引证解释:

⒈ 册书之美称。

引《宋书·柳元景传》:“宜崇賁徽册,以旌忠懿。”
唐郑亚《<会昌一品集>序》:“重炳徽册,再晰光誥。”
《宋史·乐志十一》:“肃奉徽册,尊名孔章。”

网络解释:徽册徽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ī cè,是指册书之美称。


册印

词语解释:

册hAo86.书和宝玺。

引证解释:

⒈ 同“册宝”。

引《清会典·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职掌》:“亲王郡王初封日,请旨加给封号,乃给册寳册印。”

网络解释:册印

cè yìn ㄘㄜˋ ㄧㄣˋ

册印

同“册宝”。 《清会典·宗人府·宗令宗正宗人职掌》:“亲王郡王初封日,请旨加给封号,乃给册寳册印。”


烟户册

词语解释:即hAo86.户口簿。引证解释:

⒈ 即户口簿。

引清袁枚《随园随笔·烟户册》:“今州县造男女口数号烟户册。”
《清史稿·食货志一》:“是时编审之制已停, 直省所报民数,大率以岁造之烟户册为据。”

网络解释:烟户册文册名。清代基层乡里造报户籍的登记册。清初严行户籍管理,并每年统计全国的民数,各省府州县,每年造报所属各色人户,最后汇总于户部,题报皇帝。各乡里逐户登记的丁口册籍,谓之烟户册。雍正朝以后,停止了编审户籍,各州县呈报民数,大多即以每年造报的烟户册为依据。


作册内史

词语解释:古.代官名。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名。参见“作册”。

引王国维《观堂集林·洛诰解》:“作册,官名……彝器多称作册某,或云作册内史某……皆掌册命臣工之事。”

网络解释:作册内史1.官名。西周始置,协助天子管理爵﹑禄﹑废﹑置等政务。春秋时沿置。见《周礼·春官·内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师。汉景帝分置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汉初,诸侯王国置内史,掌民政。历代沿置,隋始废。 4.官名。隋文帝改中书省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隋炀帝改为内书省。唐高祖武德初复为内史省,三年改为中书省。后亦用以称中书省的官员。 5.古政区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内史治理,即以官名为名,不称郡。治所在咸阳(今咸阳市东北)。辖境相当今陕西关中平原。汉景帝时分左﹑右内史。武帝时又分左﹑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郡的政区,合称"三辅"。 6.复姓。周内史叔兴的后代,以官为氏。见《通志.氏族略四》引汉应劭《风俗通》。


招册

词语解释: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引证解释:

⒈ 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

引《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每年朝审、秋审,先期细览招册。”
清袁枚《随园随笔·招册》:“今官府审案皆有招册,序事之原委及两造口供。按《汉书·外戚传》, 宣帝即位,寻求外家,求得王媪,媪有供词一段,歷言翁须嫁刘仲卿事。又《孔稚圭集》有奏上王奂在狱中杀刘兴祖事,皆琐屑详尽,而古雅可诵,是当时之招册矣。”

网络解释:招册记录案件始末、犯人供词等的册子。


册对

词语解释:对答皇帝书于诏册的政事﹑经义hAo86.等设问。引证解释:

⒈ 对答皇帝书于诏册的政事、经义等设问。

引宋范仲淹《举张伯玉应制科状》:“﹝伯玉﹞尝应科举,未亲册对。如令仰被清问,罄陈大略,必能竭前人之正论,副大君之虚怀。”

网络解释:册对宋 范仲淹 《举张伯玉应制科状》:“﹝ 伯玉 ﹞尝应科举,未亲册对。如令仰被清问,罄陈大略,必能竭前人之正论,副大君之虚怀。”


册叶

词语解释:(.好工具)亦作'册页'。
书卷的册数﹑页数。
分页装潢成册的字画。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册页”。

⒉ 书卷的册数、页数。

引《宋史·儒林传二·何涉》:“人问书传中事,﹝涉﹞必指卷第册叶所在,验之果然。”

⒊ 分页装潢成册的字画。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日本县老爷吩咐,要画二十四幅花卉册页送上司。”

国语词典:

分页装裱成册的书画,称为「册叶」,或指页数。《宋史.卷四三二.儒林列传二.何涉》:「人问书传中事,必指卷第册叶所在,验之果然。」也作「册页」。

网络解释:册叶为了避免散乱,将各种载体的文献加工装订成一定的形式,便于阅读保存,这就是文献的装订制度,又称书籍制度。册叶是古籍装订制度的一种。册叶制度是将纸卷、写叶或印叶用各种方法装订为整册,予以保存的制度。后世在此基础上演进为线装。为方便阅读,唐代即有人开始将绵长的卷子折叠成叶。宋代欧阳修《归田录》云:“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策子,凡文字有归检用者,卷轴难以卷舒,故以叶子写之。”宋代陈师道《后山谈丛》称:“古书皆为长卷,至唐始有叶子,今称为册。”所谓“叶”,即纸之散叶,相当于现代书籍的“页”,将纸叶折叠粘连,则为“册”,总称“册叶”,亦作“册页”。


哀册

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同“哀策”。君主时代,帝后崩逝,颂扬其功德的文字,多用韵语写成。

引《唐·杨烱·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孝敬崩,诏公为哀册。”

国语词典:

君主时代,帝后崩逝,颂扬其功德的文字,多用韵语写成。

词语翻译英语Salim copies法语* s7_bar_4 exemplaires德语Mein beileid.网络解释:哀册亦作“哀策”。文体的一种。封建时代颂扬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韵文多书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礼时由太史令读后埋于陵中。古代帝王死后,将遣葬日举行“遣奠”时所读的最后一篇祭文刻于册上,埋入陵中,称为哀册。前蜀永陵和南唐二陵中的哀册皆作玉石册的形状。辽庆陵的作石墓志状,刻契丹文及汉文。明定陵的哀册为木质板状,用丝绳编缀成册。


阴册

词语解释:寺庙中记录各家死者姓名的簿册。引证解释:

⒈ 寺庙中记录各家死者姓名的簿册。

引清俞樾《茶香室三钞·门眷》:“吾家旧无谱牒,世系莫考,而越山寺中,册籍具在,俗谓之阴册。”


定册

词语解释:亦作'定册'。古时尊立天子,书其事于简策,以告(.好工具)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册'。
决定方略或策略。
既定的政策方略。引证解释:

⒈ 见“定策”。


户册

词语解释:(.好工具)门匾。引证解释:

⒈ 门匾。

引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小学》:“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元袁桷《素轩赋》:“揭嘉名於户册兮,振白首以莫忒。”

网络解释:户册户册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hù cè,意思是门匾。


册免

词语解释:谓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引证解释:

⒈ 谓发布诏书,将大臣免职。


板册

词语解释: 1.户[.好工具]口册。引证解释:

⒈ 户口册。

引《元诗纪事·宁都州民歌》“去年雪,今年雨,微计侯,那得此” 陈衍辑引《江西通志》:“计初,浮梁人,授寧都州同知,覈板册以定赋,出寃狱以正刑,上下推服。”

网络解释:板册板册是汉语词汇,拼音是bǎn cè,解释是户口册。


柴册仪

词语解释:

辽代的重要.礼仪之一。


愍册

词语解释:怜(好工具.)恤抚慰的诏书。引证解释:

⒈ 怜恤抚慰的诏书。

引唐刘禹锡《唐故朝议郎赠司空奚公神道碑》:“有顷,持愍册宣恩于蓟门。将行,锡银朱於青蒲上。”

网络解释:愍册愍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ǐn cè,是指怜恤抚慰的诏书。


清册

词语解释:

清册qīngcè

(1) 登记财物的册子

例家具清册英detailed list引证解释:

⒈ 将财、物或有关项目清理后详细登记的册子。

引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每年总办将账目及生意情形,刊成清册,登诸日报,俾众咸知。”
梁启超《万木草堂书藏征捐图书启》:“一凡原有及惠之书图器,按年刻一清册。”

国语词典:

登录清楚详尽的册子。

如:「书目清册」、「帐目清册」。

网络解释:清册名词:详细登记有关项目的册子。


黑名册

词语解释:

黑名册hēimíngcè

(1) 列有曾经违反道德、法律或任何规章的人名册或记录个人或集团的违法行为的册子

英black book网络解释:黑名册列有曾经违反道德、法律或任何规章的人名册或记录个人或集团的违法行为的册子。


前册

词语解释:

前人(好工具.)的记载。

引证解释:

⒈ 前人的记载。

引《南齐书·氐传》:“建元元年,詔曰:‘昔絶国入贄,美称前册,殊俗内款,声流往记。’”


课册

词语解释:书本﹐hAo86.课本。引证解释:

⒈ 书本,课本。

引宋陈善《扪虱新话·文章夺胎换骨》:“其后东坡跋姜君弼课册亦云:‘云兴天际,歘若车盖。’”
元方回《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跨灶郎来温课册,齐眉人为摺深衣。”

网络解释:课册宋 陈善 《扪虱新话·文章夺胎换骨》:“其后 东坡 跋 姜君弼 课册亦云:‘云兴天际,歘若车盖。’” 元 方回 《次韵刘元煇初寒夜坐》:“跨灶郎来温课册,齐眉人为摺深衣。


劳动手册

词语解释:

用于记录劳动者就业、流动、失业、培训以及领取失业保险金等情况,是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求职登记和应聘就职的必要证件。


户口册

词语解释: 1.亦作"户口簿"。 2.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引证解释:

⒈ 亦作“户口簿”。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

引《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清吴友篁《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盖满爹》:“楠木乡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曾蔷玖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

网络解释:户口册户口册亦称户口簿,是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居民户口簿是我国公民的重要证件,在上学、结婚、领取护照、以及办理很多重要事情时均需使用。中国的户口簿,是全面反映住户人口个人身份、亲属关系、法定住址等人口基本信息的基本户政文书。居民户口簿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制(Under Supervision of The Ministry of Public Security of P.R.C)颁发的证件。


册府

词语解释:

古时帝王藏书[.好工具]的地方。

帝王册书的存放处。

文坛,翰苑。

引证解释:

⒈ 古时帝王藏书的地方。

引《晋书·葛洪传论》:“紬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祕术。”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窥上帝之兵鈐,入先王之册府。”
宋陆游《纵笔》诗:“归从册府犹披卷,了却官书更赋诗。”

⒉ 帝王册书的存放处。

引唐司空图《上考功》:“洛下则神仙元礼,威振边陲; 江南则谈笑谢公,勋高册府。”

⒊ 文坛,翰苑。

引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褚河南风标特峻,早鏘声於册府。”

国语词典:

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晋书.卷七二.葛洪传.史臣曰》:「䌷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窥上帝之兵铃,入先王之册府。」也作「策府」。

网络解释:册府古汉语。释义有二,一为古代帝王藏书之所;二为文坛;翰院。最早见于《晋书 葛洪传》:“稚川束发从师,老而忘倦。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秘术。谢浮荣而捐杂艺,贱尺宝而贵分阴,游德栖真,超然事外。”


册功

词语解释:叙功.封赐。引证解释:

⒈ 叙功封赐。

引唐韩愈《平淮西碑》:“册功, 弘加侍中, 愬为右僕射。”

网络解释:册功唐 韩愈 《平淮西碑》:“册功, 弘 加侍中, 愬 为右仆射。”


注册商标

词语解释:注册商标,是指经商标管理机构(好工具.)依法核准注册的商标。


册勋

词语解释:叙(好工具.)功封赐。引证解释:

⒈ 叙功封赐。

引《陈书·章昭达传》:“王琳平, 昭达册勋第一。”

网络解释:册勋叙功封赐。


册子

词语解释:

册子cè zi

1.  装订.成的本子。

例小册子。英book; volume;

2.  曲艺名词。指旧时评书演员说书的文字底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册子”。书本;簿子。

引《朱子语类》卷六七:“一日访之,见他案上有册子。”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七:“今人呼书曰册子,取简册之义。”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位鬚髮苍然的都老爷,却只带着个眼镜儿,拿着枝红笔,按着册子,点一名,叫一人,放一本。”
张天翼《欢迎会》:“他指着这油印的册子给李校长看。”

国语词典:

本子、簿子。

网络解释:册子册子,汉语词汇,意思是台词本子,用于图书和杂志。


马户册

词语解释:

“骗”的拆字。骗可拆成马户册三字,故用(好工具.)以指骗字。

引证解释:

⒈ “骗”的拆字。骗可拆成马户册三字,故用以指骗字。按,“戈十贝”三字合则为“贼”字。

引清孟称舜《娇红记·访丽》:“我祖号为戈十贝,我父号是马户册;农工商贾都不做,呵卵捧脬为第一;惯依豪门使声势,常走富家骗衣食。”

网络解释:马户册马户册是汉语词汇,拼音为mǎ hù cè,出自《娇红记·访丽》。


宝册

词语解释: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hAo86.封的诏册。引证解释:

⒈ 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诏册。

引南朝梁简文帝《菩提树颂》:“宝册葳蕤,帝图掩映。”
《新唐书·礼乐志三》:“宜以新諡宝册告於陵庙可也。”
《宋史·礼志十一》:“谨遣使王溥 、副使李涛奉宝册,上尊諡曰简恭皇帝。”
明沉德符《野获编·礼部·胡忠安》:“贵妃贤淑如此,宜授宝册。”
《清史稿·仁宗纪》:“上驻蹕盛京,诣宝册前行礼。”

网络解释:宝册宝册,汉语词语,读音是bǎo cè,释义是帝王用于上尊号或册立、册封的诏册。


册名

词语解释:谓留名于史册。引证解释:

⒈ 谓留名于史册。

引《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 裴松之注引三国吴张俨《默记·述佐》:“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託身名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

网络解释:册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张俨 《默记·述佐》:“ 诸葛 、 司马 二相,遭值际会,托身名主,或收功於 蜀汉 ,或册名於 伊 洛 。”


档册

词语解释:(好工具.)簿籍。引证解释:

⒈ 簿籍。

引《清会典事例·八旗都统·户口》:“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分析档册,其间人丁多寡不同。”

国语词典:

资料、官署的记录簿册。

如:「历代档册每因战火而毁损殆半。」

网络解释:档册档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àng cè , 是指簿籍。


册拜

词语解释:以hAo86.册书授官。引证解释:

⒈ 以册书授官。

引《晋书·石鉴传》:“前代三公册拜,皆设小会,所以崇宰辅之制也。”
《新唐书·西域传上·东女》:“其王敛臂使大臣来请官号, 武后册拜敛臂左玉鈐卫员外将军,赐瑞锦服。”
明王世贞《宛委馀编》卷十:“汾阳王册拜太尉,赠太师,謚忠武。”

网络解释:册拜册拜,汉语词汇。拼音:cè bài释义:以册书授官


册礼

词语解释:册立﹑册封(.好工具)的礼仪。引证解释:

⒈ 册立、册封的礼仪。

引唐周繇《送入蕃使》诗:“早终册礼朝天闕,莫遣虯髭染塞霜。”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宣宗即位于太极殿时,宰臣李德裕行册礼。”
宋洪迈《容斋随笔·册礼不讲》:“唐封拜后妃王公及赠官,皆行册礼。”

网络解释:册礼册立、册封的礼仪。


册授

词语解释:唐制,三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当面[.好工具]册封,称"册授"。引证解释:

⒈ 唐制,三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当面册封,称“册授”。参阅《唐会要·册让》。

引《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网络解释:册授册授,汉语词语,读音是cè shòu,释义是由皇帝亲自授册拜官。


鳞册

词语解释:

即鱼(好工具.)鳞册。

引证解释:

⒈ 即鱼鳞册。参见“鱼鳞图册”。

引清钱泳《履园丛话·水学·协济》:“至于田畴交错,鳞册无徵,有有田无粮者,有有粮无田者,不知凡几。必得官为量丈,重画图册,田段一準,而田自多。”


鱼鳞图册

词语解释:

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好工具]鱼鳞,故名。

亦作:鱼鳞册 、鱼鳞图 、鱼鳞图籍 、鱼鳞簿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鱼鳞,故名。 宋时婺州等地即曾编造。 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清光绪末年,仍有具册之举。亦作“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

引宋楼钥《宝谟阁待制赠通议大夫陈公神道碑》:“熙寧 ……自有保甲法,鱼鳞簿是也。”
《明史·食货志一》:“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鱼鳞册字号,一号以一亩准之,不得赘以奇零。如数亩而同一区者,不妨数号;一亩而分数区者,不妨一号。”
《清史稿·食货志一》:“寻又丈放凤凰、岫巖、安东苇塘约十餘万亩,按地编号,具鱼鳞图册,事在光绪末年。”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张士诚从起兵到败死,前后十四年,城破前他把征收赋税的鱼鳞图籍全部烧毁。”

国语词典:

宋代记载田地形状面积的地籍册。按田亩方圆画图,编以字号,宛如鱼鳞比次,故称为「鱼鳞图册」。

网络解释:鱼鳞图册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四字词语:册的词语有哪些168篇的词语大全,您还可以浏览 词语大全 / 词语造句 / 词语大全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词语大全



二字词语



三字词语



四字词语



词语大全

词语大全     陕ICP备2023003674号-1    www.hrarrow.com      Sitemap    Baidunews
版权所有:榆林前景恒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E_mail:ybzzkj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