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册
词语解释:(书)(名)史籍;史册:著在~。引证解释:
⒈ 书籍。
引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著述者流……其要在於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於简册也。”
宋曾巩《寄赵宫保》诗:“素节讜言留简册,高情清兴入林泉。”
清孙枝蔚《咏物诗·蠹鱼》:“有屋不殊杨子居,简册之外更无餘。”
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唯庄周、司马迁、柳宗元三人者,伤悼不遇,怨悱形於简册,其於圣贤自得之乐,稍违异矣。”
⒉ 特指史籍。
引唐刘知几《史通·叙事》:“夫以吴徵鲁赋, 禹计涂山,持彼往事,用为今説,置於文章则可,施於简册则否矣。”
《旧唐书·杨发传》:“发与都官郎中卢搏献议曰……歷检国史,并无改造重题之文,若故事有之,无不书於简册。”
明张居正《跋<叶母还金传>》:“逡巡退让之时,岂自知当播誉於人,垂光简册哉。”
⒊ 册书。
引唐李德裕《早入中书行公主册礼事毕登集贤阁成咏》:“简册自中来,貂黄忝宣授。”
唐韩愈《顺宗实录五》载《应乾圣寿太上皇册文》:“然称谓所施,简册攸著,涵泳道德,感於精诚。”
国语词典:纸张未发明前,书写在竹简木片上,编竹简而成册,后遂为书籍的通称。
网络解释:简册简册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的材料,多用竹或木制成,简是狭长竹木片。若干简编连起来就成为册。册书
词语解释: 1.史册,史籍。 2.册hAo86.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 3.指一般诏书。 4.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引证解释:
⒈ 史册,史籍。
引《文选·班彪<王命论>》:“全宗祀於无穷,垂册书於春秋。”
李善注引张晏曰:“册书,史记也。”
唐刘知几《史通·採撰》:“中世作者,其流日烦,虽国有册书,杀青不暇,而百家诸子,私存撰録,寸有所长,实广闻见。”
⒉ 册命之书,古代帝王用于册立、封赠等事的诏书。
引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授君印綬册书。”
《新唐书·百官志二》:“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册》:“古者册书,施之臣下而已……其目凡十有一:一曰祝册,郊祀祭享用之;二曰玉册,上尊号用之;三曰立册,立帝、立后、立太子用之;四曰封册,封诸王用之;五曰哀册,迁梓宫及太子、诸大臣薨逝用之;六曰赠册,赠号、赠官用之;七曰謚册,上謚、赐謚用之;八曰赠謚册,赠官并赐謚用之;九曰祭册,赐大臣祭用之;十曰赐册,报赐臣下用之;十一曰免册,罢免大臣用之。”
⒊ 指一般诏书。
引《汉书·公孙弘传》:“书奏,天子以册书答。”
明何景明《醉歌赠子容使湖南》诗:“冠冕诸邦拱至尊,册书十道开天府。”
⒋ 明清时向官府承包若干户钱粮的税吏。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王举人道:‘ 顾二哥是俺户下册书,又是拜盟的弟兄。’”
国语词典:古帝王册封臣下的诏书。分祝册、玉册、立册、封册、哀册、赠册、谥册、赠谥册、祭册、赐册、免册十一种。
网络解释:册书解释:1、册为策的时候,册书表示:1)策书,代指王命或英名。2)古代帝王用于册封(册立、封赠)的诏书。这种册也表示策。3)有时候也指一般的诏书。2、册为成册的时候,册书表示:书册,书籍。黄册
词语解释:
明·清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黄色,故名。
清代宗人府的户籍簿。宗室载入黄册,觉罗则载入红册,以图(好工具.)永世保存。
引证解释:⒈ 明清为征派赋役编造的户口册籍。男女始生为黄,一说户口册籍的封面为黄色,故名。 明张萱《疑耀》卷二:“今制,丁口税粮,十岁一籍其数,曰黄册,自刘宋时已有之。
引齐高帝即位,尝敕虞玩之与傅坚意检定,詔曰‘黄籍,人之大纲,国之政端’云云。时亦称人籍,今世多不解黄字之义,余偶閲唐开元制,凡男女始生为黄……每岁一造计帖,三年一造户籍,即今之黄册也。谓之曰黄,亦自男女始生登籍而名之耳。”
《明会典·户口二·赋役》:“国初因赋定役,每十年,大造黄册,户分上中下三等,差役照册僉定。”
《清史稿·食货志一》:“编审之制……丁有民丁、站丁、土军丁、卫丁、屯丁。总其丁之数而登黄册。”
⒉ 清代宗人府的户籍簿。宗室载入黄册, 觉罗则载入红册,以图永世保存。
引《清会典·宗人府》:“黄档房,掌书黄册、红册。”
国语词典:户口册籍。
註册
词语解释:
注册zhùcè
(1)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例在法学院注册入学英enroll(2) 由主管部门办理手续,记入籍册,便于管理查考
例注册商标英register引证解释:⒈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引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越岁举行拔贡,鋭意以君充选,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册,弗得,竟以此不与试。”
⒉ 今指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引《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这个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姿色迎接了我这个初离家乡的游子,一个正待注册的大学生。”
谓登记于簿籍;备案。 清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豫王命查之,百官不朝参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註册,每日点名。”
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註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国语词典: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如:「新生注册」。
网络解释:注册 (网络游戏名词)注册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ù cè是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也意为由主管部门办理手续,记入籍册,便于管理查考。一般网络游戏注册需填写:账号、密码、确认密码、注册邮箱、真实姓名、身份证、验证码、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汉语词语)1.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越岁举行拔贡,锐意以君充选,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册,弗得,竟以此不与试。”
2. 今指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这个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姿色迎接了我这个初离家乡的游子,一个正待注册的大学生。”
3. 谓登记于簿籍;备案。
清 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 豫王 命查之,百官不朝参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注册,每日点名。” 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注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册籍
词语解释: 1.名册。 2.记hAo86.事记帐的簿册。 3.泛指书本﹑书籍。引证解释:
⒈ 名册。
引元无名氏《桃花女》第二折:“我受了你香灯祭祀,与你名下勾抹了该死的册籍。”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英领事在册籍上一查,没有这个人的名字。”
⒉ 记事记帐的簿册。
引明陆深《溪山馀话》:“今东南之田有二则:曰官田,曰民田。然官田未必尽重,而民田未必尽轻,存诸册籍,有此异同。”
《水浒传》第一一〇回:“那时胡俊已是招降了兄弟胡显,将东川军民版籍、户口,及钱粮册籍,前来献纳听罪。”
清方苞《<吴宥函文稿>序》:“士之声实虽未得备知,而歷试之册籍可稽也,其乡之士大夫可访也。”
⒊ 泛指书本、书籍。
引明李贽《复邓石阳》:“或凭册籍以为断案,或依孔、佛以为泰山歟!”
清吴沃尧《历史小说总序》:“有此六端,吾将见此册籍之徒存而已也。”
国语词典:本子、册子。
网络解释:册籍册籍的拼音是cè jí,注音是ㄘㄜˋ ㄐㄧˊ,意为名册。玉册
词语解释:
亦作“玉策”。
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珍藏的秘籍。
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
花灯名。
指仙道之书。
引证解释:⒈ 亦作“玉策”。
⒉ 古代册书的一种。帝王祭祀告天或上尊号用之。用玉简制成。
引晋左思《魏都赋》:“闚玉策於金縢,案图籙於石室。”
唐岑参《送许子擢第因寄王大昌龄》诗:“皇帝受玉册,群臣罗天庭。”
《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
清汪懋麟《登岱行》:“泰山之神何洋洋,昭祀七十有二王。金函玉册降天府,岂但拜祷来下方。”
⒊ 传说中天子受命的符瑞。参见“册书”。
引《晋书·元帝纪》:“于时有玉册见於临安,白玉麒麟神璽出於江寧,其文曰‘长寿万年’,日有重晕,皆以为中兴之象焉。”
⒋ 珍藏的秘籍。
引北周庾信《进象经赋表》:“九州既奠,近对《河图》,四辙中绳,全观玉策。”
⒌ 指仙道之书。
引汉应劭《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俗説岱宗上金篋玉策,能知人年寿修短。”
《后汉书·方术传序》:“神经怪牒,玉策金绳,关扃於明灵之府,封縢於瑶坛之上者,靡得而闚也。”
⒍ 花灯名。
引《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引清陆果泉《石础歌》:“玉册流星鐙影散,《太平》新曲今谁哦。”
自注:“士诚盛时,尝于元夜张鐙,有玉册、流星、万点金、百花团诸名目。”
网络解释:玉册玉册亦作“玉策”。①帝王祭祀告天的册书。《宋史·舆服志六》:“册制,用珉玉简,长一尺二寸,阔一寸二分。”②旧谓天书玉册,为天子受命的瑞征。《晋书·元帝纪》:“玉时有玉册,见于临安。”③珍藏的秘籍。左思《魏都赋》:“窥玉册于金滕,图案 录于石室。”高文典册
词语解释: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令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引证解释:
⒈ 原指朝廷发布的重要文书,如诏今制诰等。引申为经典性著述。
引《西京杂记》卷三:“扬子云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 ;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虽然,热心之事,无所凭藉,而徒以高文典册,讽詔世俗,则权不我操。”
亦作“高文典策”。 宋王安石《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閎言崇议,足以经纶王家;高文典策,足以鼓动当世。”
国语词典:朝廷重要的文书或法令。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三》:「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 典册,用相如。」也作「高文大册」。
成语解释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廊庙之下,朝廷之中,高文典册,用相如。”
不知古之闻人,何乐辍其高文典册,而以翰墨为游戏也。(清 高尚缙《万国演义序》)
高文典策
高文典册联合式;作宾语;指经典性著作。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高文典册高文典册是汉语词汇,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注册
词语解释:
注册zhùcè
(1)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例在法学院注册入学英enroll(2) 由主管部门办理手续,记入籍册,便于管理查考
例注册商标英register引证解释:⒈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引清邓显鹤《邹君墓志铭》:“越岁举行拔贡,鋭意以君充选,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册,弗得,竟以此不与试。”
⒉ 今指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引《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这个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姿色迎接了我这个初离家乡的游子,一个正待注册的大学生。”
谓登记于簿籍;备案。 清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豫王命查之,百官不朝参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註册,每日点名。”
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註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国语词典: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如:「新生注册」。
网络解释:注册 (网络游戏名词)注册是汉语词汇,汉语拼音为zhù cè是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也意为由主管部门办理手续,记入籍册,便于管理查考。一般网络游戏注册需填写:账号、密码、确认密码、注册邮箱、真实姓名、身份证、验证码、同意用户协议。
注册 (汉语词语)1. 把名字记入簿册。多指取得某种资格。
清 邓显鹤《邹君墓志铭》:“越岁举行拔贡,锐意以君充选,而猾胥索百金,始注册,弗得,竟以此不与试。”
2. 今指向有关机关、团体或学校登记备案。
《花城》1981年第5期:“东方这个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它特有的姿色迎接了我这个初离家乡的游子,一个正待注册的大学生。”
3. 谓登记于簿籍;备案。
清 顾炎武《圣安本纪》卷六:“ 豫王 命查之,百官不朝参者,妻子为俘差假者,堂官报名注册,每日点名。” 张天翼《包氏父子》二:“可是一走到学校里的注册处,他就不知道要怎么着才好。”
册立
词语解释: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借指正式确立名分。犹任命。支撑着站立。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
引《旧唐书·承天皇帝李倓传》:“上曰:‘ 广平地当储贰,何假更为元帅?’左右曰:‘ 广平今未册立,艰难时人尤属望於元帅。’”
明张居正《请册立东宫疏》:“去岁皇上登极之初,礼官即疏请册立。伏奉圣諭,以皇子年尚幼,先赐名而后册立。”
清孔尚任《桃花扇·选优》:“目今外侮不来,内患不生,正在採选淑女,册立正宫。”
⒉ 借指正式确立名分。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夫人便铺个下房,劝相公册立朝云为妾。”
⒊ 犹任命。
引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花旗邦即米利坚 ……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採,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⒋ 支撑着站立。
引《水浒传》第一二〇回:“﹝卢俊义﹞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於淮河深处而死。”
国语词典:旧制封立皇后、太子之礼称为「册立」。
网络解释:册立册立,汉语词汇。拼音:cè lì释义:1、古代帝王封立太子、皇后。清代行立皇后之礼称“册立”。见《清会典·礼部》。2、借指正式确立名分。3、犹任命。4、支撑着站立。青册
词语解释: 1.帝王册封臣下的符命。 2.清册。 3.元时用以记载律令及审断事宜的记录。由断事[.好工具]官执掌。引证解释:
⒈ 帝王册封臣下的符命。
引南朝梁江淹《萧领军让司空并敦劝启》:“而廼復降朱轮之使,方枉青册之劝。”
胡之骥注:“册,符命也。”
⒉ 清册。
引宋叶适《平阳县代纳坊场钱记》:“州下青册於县,月取岁足,无敢蹉跌。”
金陆增祥《京兆府提学所帖碑》:“於今年四月间蒙降到房舍地土青册,今验数上石。”
⒊ 元时用以记载律令及审断事宜的记录。由断事官执掌。
引元无名氏《元秘史略》卷九:“百姓每分家财的事,你科断著;凡断了的事,写在青册上,已后不许诸人更改。”
韩儒林等《元朝史》第一章第四节:“委为普上断事官。又宣旨道:‘把一切领民的分配和断了的事宜都造青册写在上面。’”
网络解释:青册青册是词语词汇,拼音是qīng cè,注音是ㄑㄧㄥ ㄘㄜˋ。兔园册
词语解释:
[.好工具]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泛指浅近的书籍。
引证解释:⒈ 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唐李恽 ( 蒋王 )令僚佐杜嗣先仿应科目策,自设问对,引经史为训注而编成。 恽为太宗子,因以汉梁孝王兔园名其书。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四》。一说, 唐虞世南著,十卷。 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读本。后佚。见宋晁公武《群斋读书志》。 《新五代史·刘岳传》:“道(冯道 )旦入朝,兵部侍郎任赞与岳在其后。
引道行数反顾, 赞问岳 :‘ 道反顾何为?’ 岳曰:‘遗下《兔园册》尔。’《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九:“北中村墅多以《兔园册》教童蒙……然《兔园册》乃徐庾文体,非鄙朴之谈,但家藏一本,人多贱之也。”
⒉ 泛指浅近的书籍。
引清钱谦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余之告端调者,亦犹夫老生腐儒挟兔园之册,坐于左右塾之閒,窃以语其乡人子弟而已。”
亦省称“兔册”。 严复《救亡决论》:“迨夫观风使至,羣然挟兔册,裹饼饵,逐队唱名,俯首就案,不违功令,皆足求售,谬种流传,羌无一是。”
国语词典:流行于民间的村塾读本。《新五代史.卷五五.刘岳传》:「兔园册者,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之所诵也。」后亦指肤浅的书籍。简称为「兔园」。
成语解释1.书名。即《兔园册府》,三十卷。 2.泛指浅近的书籍。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兔园册兔园册原指书名,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内容肤浅,所以后来也衍变为一个汉语词语,泛指浅近的书籍。遗册
词语解释: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按, 贾谊《新书·过秦上》作“遗策”。 古代的典籍。 帝王临终前的册书。犹遗诏。引证解释:
⒈ 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按, 贾谊《新书·过秦上》作“遗策”。
引《史记·秦始皇本纪论》:“孝公既没, 惠王、武王蒙故业,因遗册,南兼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⒉ 古代的典籍。
引南朝梁江淹《镜论语》:“巡青史之残誥,览朱管之遗册。”
清顾炎武《赠潘节士柽章》诗:“顾我虽逢掖,犹然抱遗册。”
⒊ 帝王临终前的册书。犹遗诏。
引《魏书·礼志三》:“今奉终之事,一以仰遵遗册,於令不敢有乖。”
网络解释:遗册遗册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yí cè,是指前人所遗下的谋策。册府
词语解释:
古时帝王藏书[.好工具]的地方。
帝王册书的存放处。
文坛,翰苑。
引证解释:⒈ 古时帝王藏书的地方。
引《晋书·葛洪传论》:“紬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祕术。”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窥上帝之兵鈐,入先王之册府。”
宋陆游《纵笔》诗:“归从册府犹披卷,了却官书更赋诗。”
⒉ 帝王册书的存放处。
引唐司空图《上考功》:“洛下则神仙元礼,威振边陲; 江南则谈笑谢公,勋高册府。”
⒊ 文坛,翰苑。
引唐卢照邻《<南阳公集>序》:“褚河南风标特峻,早鏘声於册府。”
国语词典:古代帝王藏书之所。《晋书.卷七二.葛洪传.史臣曰》:「䌷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唐.杨烱〈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窥上帝之兵铃,入先王之册府。」也作「策府」。
网络解释:册府古汉语。释义有二,一为古代帝王藏书之所;二为文坛;翰院。最早见于《晋书 葛洪传》:“稚川束发从师,老而忘倦。奇册府,总百代之遗编;纪化仙都,穷九丹之秘术。谢浮荣而捐杂艺,贱尺宝而贵分阴,游德栖真,超然事外。”鱼鳞图册
词语解释:
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好工具]鱼鳞,故名。
亦作:鱼鳞册 、鱼鳞图 、鱼鳞图籍 、鱼鳞簿
引证解释:⒈ 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编造的土地登记簿册。因所绘田亩挨次排列,状如鱼鳞,故名。 宋时婺州等地即曾编造。 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清光绪末年,仍有具册之举。亦作“鱼鳞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
引宋楼钥《宝谟阁待制赠通议大夫陈公神道碑》:“熙寧 ……自有保甲法,鱼鳞簿是也。”
《明史·食货志一》:“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鱼鳞册字号,一号以一亩准之,不得赘以奇零。如数亩而同一区者,不妨数号;一亩而分数区者,不妨一号。”
《清史稿·食货志一》:“寻又丈放凤凰、岫巖、安东苇塘约十餘万亩,按地编号,具鱼鳞图册,事在光绪末年。”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张士诚从起兵到败死,前后十四年,城破前他把征收赋税的鱼鳞图籍全部烧毁。”
国语词典:宋代记载田地形状面积的地籍册。按田亩方圆画图,编以字号,宛如鱼鳞比次,故称为「鱼鳞图册」。
网络解释:鱼鳞图册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