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哲保身
词语解释:
明哲保身míngzhé-bǎoshēn
(1) 原义是指明于事理的人善于自保,有褒义。现在则指为了保住个人利益回避原则斗争的庸俗作风,有贬义
英be worldly wise and play safe引证解释:⒈ 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后多指生怕有损于自己,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引语本《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颖达疏:“既能明晓善恶,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择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祸败。”
晋葛洪《抱朴子·仁明》:“明哲保身,《大雅》之絶踪也。”
唐白居易《杜佑致仕制》:“尽悴事君,明哲保身,进退始终,不失其道。”
宋欧阳修《晏元献公挽辞》之三:“富贵优游五十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清沉起凤《谐铎·烧录成名》:“君子明哲保身,而动称好辨,僇辱及之矣。”
老舍《四世同堂》三九:“明哲保身在这危乱的时代并不见得就是智慧。”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九章:“明明看到熊彬的缺点,没有从正面向熊彬提出来,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思想作怪。”
国语词典: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不参与会带给自己危险的事。语本《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而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明.梁辰鱼《浣纱记.第一二出》:「但大仇既报,吾愿已毕。今欲飘然去国,明哲保身,省得落于奸臣之手。」
词语翻译英语a wise man looks after his own hide (idiom), to put one's own safety before matters of principle成语解释明哲:明智;通达事理。指洞察事理、聪慧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也指为了个人得失不坚持原则;与世无争。
《诗经 大雅 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洁身自好、洁身自爱、耻与为伍、一尘不染
同流合污、随波逐流
明哲保身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明哲保身明哲保身,读音míng zhé bǎo shēn,古时本意指用明智的方式保全自己,属于褒义词。如今也比喻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现多作中性词使用。十哲
词语解释:
指十位或十数位德才出众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
指晚唐诗人秦韬玉、沈云翔(.好工具)等人。
引证解释:⒈ 指十位或十数位德才出众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
⒉ 指孔子的十个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自唐定制,从祀孔庙,列侍孔子近侧。 开元时, 颜渊配享,升曾参,后曾参配享,升子张。后代又增有若及宋朱熹,合称“十二哲”。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自四教远而微言絶,十哲丧而大义乘。”清昭槤《啸亭杂录·崇理学》:“仁皇 ( 康熙 )夙好程朱 ……特命朱子配祠十哲之列。”参阅《论语·先进》、《旧唐书·礼仪志四》。
⒊ 指十位名将。 唐开元十九年立太公尚父庙。上元元年,尊太公为武成王,以名将十人为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列侍于左; 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列侍于右。参阅《新唐书·礼乐志五》、《唐会要·武成王庙》。
⒋ 指唐末十二位诗人。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海叙不遇》:“同时有许棠与乔 ( 张乔 ),及喻坦之、剧燕、任涛、吴罕、张蠙、周繇、郑谷、李栖远、温宪、李昌符,谓之十哲。”
⒌ 指前秦名僧鸠摩罗什的十大弟子。参阅唐神清《北山录》卷四。
⒍ 指善饮者十人。 明袁宏道《觞政·八之祭》:“今祀宣父曰酒圣……十哲曰郑文渊、徐景山、嵇叔夜、刘伯伦、向子期、阮仲容、谢幼舆、孟万年、周伯仁、阮宣子。”
国语词典:十位圣贤: (1)孔门十哲。包括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 (2)武成庙十哲。包括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张良、田穰苴、孙武、吴起、乐毅。见《新唐书.卷一五.礼乐志五》。
词语翻译德语die zehn Weisen (Schüler des Konfuzius)哲匠
词语解释: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
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好工具.)家等。引证解释:
⒈ 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
引《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哲匠感萧晨,肃此尘外軫。”
李周翰注:“哲,智也;匠,谓善宰万物者;谓桓玄也。”
唐王维《和仆射晋公扈从温汤》诗:“谋猷归哲匠,词赋属文宗。”
⒉ 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
引唐黎逢《水化为盐赋》:“伊昔煮海为盐,以禀乎天……是知水化之利可贵,哲匠之谋可研。”
唐刘禹锡裴度《予自到洛中与乐天为文酒之会联句》:“洪鑪思哲匠,大厦要羣材。”
宋范仲淹《金在鎔赋》:“熠耀腾精,乍跃洪鑪之内,纵横成器,当随哲匠之心。”
⒊ 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
引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诗:“学业醇儒富,辞华哲匠能。”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图画之妙,爰自秦汉,可得而记;降於魏晋,代不乏贤,洎乎南北,哲匠间出。”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子容》:“﹝张子容﹞兴趣高远,略去凡近。当时哲匠,咸称道焉。”
清王士禛《师友诗传录》:“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
国语词典:贤明的臣子。
网络解释:哲匠哲匠,读音为zhé jiànɡ,是一个汉语词语,释义:1、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2、指有高明技术的工匠。3、泛指有高超才艺的文人、画家等。烦琐哲学
词语解释:
烦琐哲学fánsuǒ zhéxué
(1) 欧洲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天主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由于采用烦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叫烦琐哲学。
英scholasticism(2) 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条文,使人不得要领的作风和文风烦文
英hairsplitting;overelaboration(3) 指文字繁杂,重点不突出。后也指礼节或政[.好工具]令苛法烦苛
引证解释:⒈ 欧洲中世纪在学院中讲授的以解释天主教教义为内容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由于采用烦琐的抽象推理的方法,所以称为“烦琐哲学”。
⒉ 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条文,使人得不到要领的作风和文风。
网络解释:烦琐哲学烦琐哲学,fán suǒ zhé xué,1、原指西欧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一种基督教哲学——经院哲学。他的特点是离开现实,只是采取一种形式主义的抽象推理方法,从教条主义做去烦琐空洞的结论。2、后来人们把它转义为一切脱离现实,无意义的钻牛角尖,咬文嚼字,死肯书本,只顾一切的概念和推理而不顾现实和实现,罗列一大堆表面现象,拼凑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条文,使人得不到要领等情况密度称之为烦琐哲学。哲人其萎
词语解释: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穨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好工具.)户而坐。
引证解释:⒈ 《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於门,歌曰:‘ 泰山其頽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
引子贡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
后因以“哲人其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叶圣陶《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
亦省作“哲人萎”、“哲萎”。 汉蔡邕《陈太邱碑》:“梁崩哲萎,於时靡宪。”
明陆采《怀香记·哀中闻喜》:“白玉楼成促去期,天公故使哲人萎。”
茅盾《周总理挽诗》:“万众号咷哲人萎,竟传举世颂功勋。”
国语词典:其,将要。哲人其萎指智慧卓越的贤人即将死亡。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后用来悼念已故的贤者。汉.崔瑗〈河间相张平子碑〉:「哲人其萎,罔不时恫。」
词语翻译英语a wise man has passed away (idiom)成语解释《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夫子殆将病也。’”后因以“哲人其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叶圣陶《乡里善人》
泰山其颓、兰摧玉折
哲人其萎作谓语;用于慰唁词。
查看更多
网络解释:哲人其萎哲人其萎(zhé rén qí wěi),成语,哲人,明达而有才智的人。萎,枯萎,凋谢。喻指贤者病逝。常用为慰唁之词。出自于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